知道佛法而不修,很容易因为轻视而错过
—尊者开示—(再学一条)语音来源:思择平台—辅助学习尊者开示的参考资料—1.佛教的重点、要点Mainpoints;2.粗心大意,盲区Careless。上图的名词概念,您都知道了,但是没有修,又能怎样呢?就是说实际的操作,如果没有的话,会变成“我知道佛教在讲什么,重点就是什么,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变成一个定型式的回答,如果您已经变成这样子,流程次第很清晰了,没有去做一个实践操作的话,很有可能会提早进入到粗心大意的学佛状态,这其实是一种蛮可惜的状况,自己已经进入到误区,可能还不知道。还有一种人,认为修行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反正就是这样子做,自己已经有了一个方向感,以后找再找个时间,专心的去修。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您的修行,其实已经提早进入了粗心大意的学佛状态,因为忘记了放入无常的元素。无常与以后,谁先到呢?在澳洲遇到的钢琴老人,似水流年中,你我更应多加努力但是这里不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很深刻去体验到那种无常,随之产生某种恐惧症的感觉。而是说,我们本来不知道那种无常性,学佛之后,开始知道有一些东西不是那种常驻性的,长久性的,有时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我们可以抓住到这种昙花一现的时间,借由佛法让自己成长,生命之流当中,您遇到佛法的时候,跟着佛法一直走下去。??更多参考:禅修的状态,无奈还是耐心?什么是活在自己佛教世界中的学佛者?修行人,您是佛学,还是学佛?佛教早期宗派源流与思想略说修行的重点不在于出家,而是实践方法学学佛修行之前,先确定自己拿到的是不是正法学习佛法,真实的禅修,我们足够简单吗?佛法属于理论学还是实践学,是口号还是行动?—关于止观学舍—佛法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作为佛弟子,当一起努力,去伪求真,为人间留下真正佛法,为自己积累真正善业,为未来种下解脱之真正因。以此发心与因缘,帮助大家亲近善士、听闻正法,思择平台成立了止观学舍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jth/10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李云迪被拘5天后,他的父母也上了热搜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