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武龄一家人合照

民国名媛陆英出嫁那天,有人惊叹排满长街的十里红妆、有人艳羡一对才子佳人的珠联璧合。

唯有路旁一围观的老太太,偶然窥探了新娘子的惊鸿一面,惊艳过后,忍不住发出感慨。

“太露了,藏不住,不是长寿之相。”

自古以来,便有红颜多薄命的说法,女子美貌太盛,连上天都忍不住会“嫉妒”,很难在人间久留。

老太太这话甚是丧气,却不料一语成谶。陆英的人生确实如昙花一现般,开的美丽,败的仓促……

年,合肥陆家,迎来了一位小千金,也就是陆英。

陆英的四个女儿

伴随着她的降生,陆老爷的仕途一路高升,家人都觉得她是“天赐的福星”,生来就是大富大贵的命格。

事实也确实如此,陆老爷被任为扬州主管盐运,是个流油的肥差,经过数年的经营,陆家俨然成了当扬州地的名门望族。

陆英长在家中最鼎盛的时期,是金尊玉贵,绫罗锦缎,娇养出来的大小姐。

再加上扬州的风水养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扬州路……陆英是美人堆里的美人,刚过十岁,前来陆家求亲的媒人都要踏破门槛。

陆英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婚姻观念也很传统,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坚信父母会为她挑选最合适的婆家。

陆英和四个女儿

陆老爷没少在女儿的亲事上费功夫,既要家世好,又是品学兼优,各种详细考察筛选之后,定下了安徽张家的公子张武龄。

陆英自然没什么意见,虽然婚前没能跟张武龄见上一面,但从父亲带回来的信息里,能猜出对方是一个博学儒雅,温和谦逊的年轻人。

她对此十分满意,安心在家中待嫁。

时间一晃到了婚期,陆英出嫁当天,父母亲人万分不舍地将她送上了花轿。

因为是外嫁,花轿出了街,还要去码头坐船,所以从陆家门口,到龙门巷十里亭,全是一箱又一箱的红封嫁妆。

整个扬州街头的百姓都赶来凑热闹,一睹陆家嫁女的盛况,真正的十里红妆,风光大嫁!

所以人都说陆家女儿好命,出嫁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围观老太太“太露了,留不住”的丧气话,实在是太不和谐,很快就消失在了漫天的吉祥话里。

张武龄和四个女儿

就连陆英自己都没能想到,她的命运会应了一街边老人的“预言”。

那时候的她,满心满眼都是新婚的丈夫,都是如何做好张家妇,经营好新的家庭。

张武龄确实和陆老爷打听的一样,是个顶好的人,陆英与他脾性相投,志趣一致,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这场始于父母包办的“封建婚姻”,却让他们过成了先婚后爱的“甜宠文”,琴瑟和鸣,羡煞旁人。

婚后的第二年,陆英就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张家也是官宦世家,且子孙单薄,长辈们就盼望这从小两口传宗接代,添丁进口。

陆英难免会有压力,觉得自己生了女儿,有些对不住丈夫。

张武龄却毫不在意,甚至反过来安慰妻子:“如今时代不同了,男孩女孩一样好,只要我们悉心教导,都能成才。”

张家四姐妹

陆英这才放下心来,其实她并不重男轻女,只是怕丈夫心中介意,如今得到保证,就不再瞎担心了。

之后的几年里,陆英陆续又生了三个女儿:张充和、张兆和、张允和。眼见每个女儿的名字里都带有“儿”字,她误以为丈夫是在期盼儿子的降生。

张武龄耐心解释:“名字的儿,不是儿子的儿,而是代指两条腿,我希望每一个女儿,将来都能离开家门,走向社会。”

这番话对陆英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她虽然是家里最受宠的女儿,但教育全是按照旧式闺秀的规格培养的,真正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她曾经也向往过外面的世界,本以为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如今丈夫的话,点燃了她内心的“一道光”。

十几年后,这些女孩们也确如父母的期盼那般,一个个走出了大院,踏上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陆英再也不提生男生女的事情,安心地打理家务,照顾四个女儿。说来也巧,从那以后,她竟然又一连串生了五个儿子。

她凭一己之力,让原本子孙单薄的大家庭,变成了儿女成群,子孙满堂。家里的长辈乐的合不拢嘴,纷纷打趣:“你成亲的时候,忘记吃花生,所以没能花着生,这才四个女孩,五个儿子呀!”

这话虽是玩笑话,却实实在在解决了陆英的一块“心病”,也让家里的老人们放了心。

这本是皆大欢喜的好事,毕竟那个时代,尤其是豪门大族,就是讲究多子多福的,陆英也只是顺应时代而为。

张武龄和陆英

可却有很多人对此不满,还给陆英冠上了“生育工具”的帽子,认为她嫁进张家后,每年都在忙着生孩子。

这种说法实在太过片面,且很不明智,任何细观过陆英生平的人,都不会如此做出如此草率的评价。

她虽然生的孩子多,但都一视同仁,悉心教导,将每一个都培养成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陆英夫妇为了让儿女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学习孟母三迁。先是将家搬到了上海,让孩子们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学习外来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的眼界。

等孩子大一些后,又怕上海的繁华气息,会过度“腐蚀”孩子们的心性,就再次举家搬到了苏州。

张家人合照

苏州气候宜人,生活节奏不紧不慢,孩子们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天性。陆英陪孩子们上手工课,种植课,一起栽花种树,培育果苗。

当时四个女儿都有专门照顾的保姆,陆英就让孩子们当各自保姆的“老师”,这样既能考察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又能提高保姆们的文化修养,整个家里的学习氛围空前高涨……

除了寓教于乐,陆英夫妇还严抓他们的文化课,认为读书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张武龄夫妇平常都十分喜欢读书,各自都有一个大书房。

搬家到苏州后,张武龄又给四个女儿各自开了书房,古今中外的名著书籍,全都搬进了她们的书房。

张家人的回忆录

在同龄孩子们懵懂识字的时候,张家的女孩们已经会捧着书籍看故事了……

陆英最喜欢的时光,就是待在书房的一点一滴。

她的桌上摆着一个铜镇尺,是丈夫亲手刻给她的,上面还刻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情诗。

她与丈夫的书房是挨着的,中间的那片的空地,载满了大片的芭蕉叶,只要一推开窗,就能看到对面的人,也能看到枝叶茂密的芭蕉。

最美的景色就在眼前,就爱的人就在对面……

陆英的女儿们

除了夫妻恩爱,教育儿女,陆英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的日常起居,管理各种大小事务。放在今天,绝对是一位卓越的管理型人才!

张家家大业大,又没分家,单是长辈就有十多位:祖父的姨太太们、公公的姨太太们、叔叔的姨太太们……

还有十几个小叔子和小姑子等平辈,更不要说陆英自己还有一大帮孩子们。

除了这些正经的“主子”,家里还有各种管事、帮工、打杂,照顾孩子的奶妈和保姆,教导孩子的家庭教师等等。

每天只是安排三顿饭,就就是一项大工程,再碰上其他的事情,简直忙的不可开交。

陆英和张武龄的复原照片

可就是这样一大摊子家事,全部都交陆英一人打理,进门十几年从未出过差错,将一切管理的规规矩矩,有条不紊。

对待府中的下人也是宽严相济,恩威并施,自她进张家后,从上到下,无一不敬服。

看着妻子每日操劳,张武龄很是心疼,劝她歇一歇,不要事事都操心。陆英却坚决不肯:“一个只会享受的少奶奶式的母亲,是教不出有作为的孩子的。”

事实证明,她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的确深刻影响了每一个孩子。

那时候,张武龄对女儿们最殷切的期盼就是:“希望女儿们将来能像你,那就再好不过了!”

张家人合照

就连叶圣陶都夸赞过张家的四个女儿:“苏州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这样赞美的话,都侧面印证了陆英教育的成功。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陆英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育工具”,她虽然长于旧社会,却是看向新社会的独立女性。

以至于她太过能干,太过完美,连老天都忍不住“嫉妒”!成亲时老太太的无心之言,时隔十六年,还是应验了。

年,陆英刚生产没多久,意外患上了牙疼病。

张家人合照

原本只是一桩再小不过的病痛,连陆英本人都没放在心里,可就是这场不起眼的小毛病,直接葬送了她的性命。

医院拔牙,手术一切都很顺利,只是拔掉后,缺口血流不止,医院,也没能治愈。

经今人研究,陆英的死因多半是“坏血病”,再加上常年操劳,产后虚弱等原因,当时医疗水平低下,救治又不及时,只能沦为悲剧。

年的秋天,医院被接回家中,最后的日子里,她想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

陆英的四个女儿

床边围满了孩子,最大的也才十几岁,最小的儿子还尚在襁褓中,还有相伴了十几年的丈夫……一想到这些,陆英就心如刀绞。

可她还是强撑着虚弱的身子,为孩子们安排好今后的生活,她把家中的奶妈和保姆们都召集来,逐个叮嘱。

“我给你们一人二百块大洋,请你们答应我,不管日后遇到什么问题,无论钱够不够用,不管自己有多苦,一定要坚持把孩子带到十八岁,替我把他们抚养成人。”

奶妈和保姆们,都是家中伺候的老人了,平日没少受她的恩惠和照拂,即便没有钱,出于道义也不会抛这些孩子不顾的。

得到了保证,陆英心里放心了不少,唯一放心不下的,只剩下了丈夫。

陆英的四个女儿

从前他们感情深厚,张武龄不愿意纳妾,身边除了她一个,再没有其他的女人,如今她就要不在了,剩他一个人该怎么过啊?

陆英的视线穿过了一群儿女,看向了角落的张武龄,曾经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一家之主,如今六神无主,像极了盲目无措的孩童。

她好想再抱抱他,却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连一句告别都没说出口,就永远的闭上了眼。

院子里的芭蕉叶落了,屋里的女主人也永远离开了,带着无尽的眷恋和不舍,“消弭”在了秋日的寒风中。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曾经象征着陆英和张武龄爱情的芭蕉叶,随着她的离去,也一道凋零了。

张武龄和女儿、儿子

年,陆英去世后的第十七个年头,张武龄也因病去世。

彼时战乱,他和陆英的九个儿女也天各一方,没能陪在他身边,他在混乱和遗憾中,离开了人世。

直到五年后,张家的儿女们才有机会将父亲的灵柩迁回老家安葬,按照张武龄生前的遗愿,跟发妻陆英合葬在合肥乡下的一落村庄。

同样是深秋,和当年陆英离开时的季节一样,张家的孩子们扶着灵柩,一路扶灵而下。

天人相隔,兄弟姐妹们对着父母的坟墓,痛哭流涕,唯一能安慰他们的,就是此地山清水秀,绿荫如盖。

阴阳相隔了十几年的父母,终于能在另一个世界相遇了!

张武龄

总的来说,陆英的三十六载人生,成就了张家的“枝繁叶茂”,也养育了一代社会人才,虽然很短暂,却不能说不美满。

她的孩子们但凡提起早逝的母亲,都是骄傲依恋的。

正如张允和在回忆录里说那样:“在四姊妹中,我的组织能力最强,这大概就是从小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吧。”

陆英生于名门、貌美端庄、夫妻恩爱、子孙满堂……

她虽然是旧世族养出的闺阁小姐,但从来不是封建思想的古板捍卫者,更不是没有思想的“生育工具”。

只有真正了解了陆英的生平,才能读懂她这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jth/1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