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一连串悦耳的咔嚓声

定格的不仅仅是光亮美好的世界

还有他们值得纪念的青春

在广外的日常生活中,“最佳拍档”的身影就藏在一件件紫色马甲里面,躲在一个个镜头的背后,穿梭于一个个大小型活动现场——他们就是广外新闻社摄影部的“工友”,也是彼此的“最佳拍档”。(采访时间:年3月)

每一段“神仙友情”的孵化,都需要一个开始的契机和一段时间的洗刷。将镜头定格在他们开始朝彼此走去的瞬间,如同美好的细节呈现在不断拉近的对焦中。

小江、张翀、紫玥都是摄影部的成员,而张翀因为技术过硬又经常被称为“翀哥”。当回忆起大一时部门前往深圳团建的时候,紫玥总是嘴角微微上扬,缓缓地说,“当时快到傍晚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带上相机,去到海边的沙滩拍照。”张翀也补充道,“正是大一时的团建,我们慢慢地就熟络了。”

话刚落地,他们便掏出手机,将当时的图集翻了出来。随着指尖慢慢地向下滑动,一张张色调和谐、美丽动人的照片掉落在视线内,直到定格在那张见证了一群人“神仙友情”的照片时,背后衬托的暖和色调都显得格外得逊色。

新闻社摄影部在深圳团建

照片也许会褪色,但“工友”情却会历久弥坚。小江、紫玥和张翀经过了一年的打磨后,留任摄影部管理层。恰如小江所说,“虽然我们三人已经非常熟悉彼此,但是在工作上的合作关系才刚刚开始。”很快,他们就将自己的角色置换成管理者的身份,一同管理好部门事务,一同完成每一场重大任务。

“上学期的大型任务,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校庆汇演的拍摄了。”紫玥缓缓地说道。当时,他们三个都穿上了新闻社的紫色马甲,拿稳镜头,颇有默契地穿梭于会场的各个角落。

由于小江和张翀的镜头焦段比较长,即使站在比较远的地方也能把画面拉到镜头里,可以拍“大人物”的近景。然而,紫玥的镜头是广角型的,适合把整个汇演的画面装进镜头里,可以拍宏观的场面。

很快,他们就“兵分两路”,紫玥站在二楼,负责拍摄整体的舞台全貌,而小江和张翀则在一楼的不同地方,拍摄近景,以确保不会出现漏拍的角度。他们的指尖不断地落在按键上,聚焦点一次次地出现,闪光灯不停地配合着,一张张照片孕育而生。这些照片记录的校庆的精彩瞬间,也见证了他们的默契。

社团之外,他们亦是可以一起分享生活趣事、分享摄影小技能的挚友。紫玥反复地提到,“大家看到什么搞笑的图片或视频,都会转发到群上。”小江也会经常想到他的两个拍档,比如会在本学期第一次出任务的时候,带上糖果作为开学礼物,让平淡的生活有了光彩。翀哥更是“行动派”,时不时地到小江宿舍串门唠嗑……

级新生入学报到拍摄(左:罗紫玥右:张翀)

人们都说昙花一现,但只有摄影人知道,昙花还是会开一段时间的。从花瓣微启,到完全盛开,期间的每一刻都值得光影的留恋。接到拍摄昙花的任务之后,晚课一结束,摄影部的“工友”们就背上大包小包,一起去拍昙花绽放的瞬间。

回想起那个夜晚,紫玥的脸上依旧挂着浅笑。她提到,白云山脚,蚊虫滋生,夜晚更是猖獗,还好小江带上了驱蚊水,三人就一边拍照,一边喷着驱蚊水,样子颇为有趣,一旁的老教工也饶有兴致地盯着他们瞧。

由于昙花盛开在夜间,夜里光线不足,三人只好以手机充当电筒,轮流为彼此打灯拍摄。“有的时候是他们两个都拍,我用手机打灯;有的时候是小江拍,我和翀哥打灯;有的时候是两盏灯,有的时候是三盏灯。”紫玥说。

一句句平淡的言语,却缓缓勾勒出了一幅融洽的画面——月朗星稀,昙花正缓缓盛开,大家的背影交叠着重合,平和中渗透出“最佳拍档”的意义。

月下美人——昙花(摄:江隽源张翀罗紫玥)

无论是对于摄影任务的认真与严谨,还是对于按下快门那一刻的熟稔与默契,他们始终相互陪伴着成长,在思考与实践中锻炼彼此的能力。

一连串悦耳的咔嚓声,定格的不仅仅是光亮美好的世界,还有他们值得纪念的青春。记录新闻、艺术与美,讲好广外故事,做好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份来自最佳拍档之间的默契、配合与陪伴。

张敏楠

受访者提供

来源

广外校报第期

编辑

校报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10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