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 http://pf.39.net/xwdt/151104/4721404.html

理想很丰满的,现实很骨感。让城里的优秀教师轮流下乡支援农村教育,以此改善农村教育,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在目前教育竞争激烈的态势下,这种方式基本上没有可行性,已完全成为形式主义。

农村学校缺什么样的老师?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学校大量的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被调入城区学校,造成各个中小学教师严重缺编,教师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和严重,相当多的学校无奈低薪聘请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在家待业的高中生甚至在家带孩的年轻宝妈仓促应战,临时代课。因此,让年轻的有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城区老师轮岗支教,对于充实农村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可谓雪中送炭,久旱甘霖。

城区学校轮的是什么老师?

然而,通过本人观察、了解和实际调查,我们发现,许多城区学校并没有对轮岗交流工作引起重视,相当多的城区学校只是为了完成上级轮岗交流的下达任务和分配名额,象征性地安排一些教师轮岗交流,有的教师是为了满足晋升职称的条件需要去轮岗,有的是因为校内教学质量差或考核积分倒数等,为了自身发展,很少有学校愿意或者将优秀教师轮岗支援农村学校,支教教师素质可见一斑。

轮岗交流的实际效果怎样?

我们学校近几年也分配有城区轮岗教师,实际观察发现,轮岗交流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或者说起了反作用。一是轮岗教师拈轻怕重,不服从安排,有的不愿带主课或毕业班,有的不愿不当班主任,甚至有的教师被安排打材料和印试卷;二是轮岗教师不服从学校管理,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参加学校的考勤管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三是轮岗教师教学质量差,根本起不到支援和示范作用,。

如何做好城乡学校的帮扶?

对口支援,结对帮扶,整体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应是城区轮岗交流的初衷和目标。为提高实效,笔者以为:一是要压实轮岗交流的目标和责任,确保让优秀领导和优秀教师到农村来,保证轮岗交流的质量;二是建立轮岗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从考勤、帮扶、教研、质量等方面建立考评体系,奖优罚劣;三是延长轮岗时间和周期,一般应为3—6年,防止接砖撂砖,一走了事。

“让城里的优秀教师轮流下乡支援农村教育”,我认为可行性是一种形式而已

对城乡教育都是一种互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教育是有规律性的周期性见效果的“显示器”。从基础知识上开始,就要进行良性循环的师生“互动作业”,不管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它的最根本基础知识是家庭教育模式下的老师教书育人“奠基”。如果一个优秀教师失去了真正的稳定性和因人而异的“长效机制”,经常这样在城乡之间徘徊不定,来回跑动。

这样的教育模式只能说是暂时的“救急效果好”,也是顾此失彼的一种“双减政策”下的可行性行为,更是一种“形式主义”下的个别现象“减压”。因为教育的普遍性和教育的长效机制束之高阁,雾里探花。教师的对象是学生,而一个老师放弃自己的“真正岗位”,培养目的,知己知彼的育人“规划图”,东跑西跑赶热情款待,来来往往“巡回演出”。表面上看是优秀教师在乡下上“示范课”,实质上是浪费时间,人浮于事,大量的学生在“荒废”了。

“城乡教育的均衡”是一句空话,因为现在的城乡差别大是无可奈何的现实。国家教育部施行“城市教师下基层,优秀教师进乡村”,这只是个别地方的“城市效应”,微不足道的良性循环。真正的“良田面积”广种薄收,“满园春色”只见到一朵朵鲜花。

仅仅是在看优秀的人在弥补城乡差别,其实是“丢了西瓜抓芝麻”。因为这个优秀教师的学生“受益匪浅”但“昙花一现”,果实不能累累。因为“优秀”不能覆盖全部,互动不了“双减”之下的真正“教学质量好”。

结束语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学生加速向城市流动,特别是优质生源大量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越来越弱化。现在让城里的优秀教师下乡去支援农村教育,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城里优秀的老师教授的是整体素质越来越弱化的农村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值得质疑。如果再和农村教师进行轮岗,城市里面大量的整体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学习会不会受到影响?

我觉得教育要均衡发展,不光是硬件资源的均衡,师资力量、生源也同样需要均衡,最关键的还是学生。在撤点并校以前,城乡各地的学校都有充足的生源,不同素质的学生呈现自然状态的均衡分布,教育系统把教师合理地调配到每个学校,教育照样实现了良性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高考以后,各村都以能考出若干大学生而自豪。所以,教育要均衡发展,先解决学生的问题,再跟进解决老师的问题。

否则,农村里有校无生的局面将会愈演愈烈。没有学生的学校,还能有老师吗?有学校,无师无生还能叫教育均衡吗?实施城区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是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对于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统筹兼顾,确保城乡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的均衡,真正让城区优秀领导和教师能走下去,沉下去,干起来,带起来,从而使农村中小学校的教育有一个快的发展质的飞跃,造福农村教育,惠及中小学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1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