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歌是神梵启之作
泰戈尔诗歌是神(梵)启之作。 在一个瑰丽的早晨,泰戈尔突然对自然,对宇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一种神秘的力量。太阳正从远处树上的密叶上升起……在他不停的凝望中,忽然间似乎有一层帘子从他的眼上落下去了……他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浴在奇妙的光辉中,美和欢乐的浪潮在四围涌溢着。他的情感顿时像瀑布一样汹涌奔流,于是,立即写诗……。他在《泰戈尔回忆录》中写道:“这光辉立刻穿透积压在我心上的重重叠叠的愁闷和萧索,以宇宙的光明注满了我的心。”于是,有了灵动而玲珑的“飞鸟”,有了圣洁而清丽的“新月”…… 其实,作为父母的最小的第14个孩子,泰戈尔在很小的时候,就享受到和“自然”独对的亲密的神交。园里的每一棵枣柳树,从他看来都有其独特的神性:“夜的黑暗常把通向它的幻影道路之门打开,把我带过七海十三江,经过一切可能和不可能的经历,一直进到它的奇境里去。”因此,在他的所有诗歌之中,春光、秋色、清风、明月、白云、森林、月夜、星空、海浪、海滩、莲花、鸟儿、细雨、露珠等自然景象都含有一种神性的光辉。 尤其在十八岁时,他处于亢奋的状态达四天之久,由此获得了神启。泰戈尔回忆道:“我曾经无意识地沿着自己的吠陀时代的远祖的道路前行,并得到使人联想到至为遥远的‘彼岸’的热带天空的启示。正在聚积的乌云低垂着,满含着即将倾泻的雨水,风暴突然扫过,椰子树行猛烈晃动着,阳光眩目的夏日正午强烈的寂寞之感,秋晨带露的面纱后面静默的日出,所有这些奇观,一直使我的心灵,对一种无所不在的同伴之谊充满亲切之感。”所谓“同伴之谊”,指的就是诗人对神的存在感觉。这种“神的存在”伴随着诗人一次又一次的彻悟,闪耀着“爱”的光芒,温润着《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等。 然而,正如泰戈尔所说,他的宗教“既不是一个正统的虔诚的人的宗教,也不是一个神学家的宗教”,而是“一个诗人的宗教”、“一个艺术家的宗教”。诗人强调的不是神的绝对权威,而是神的人格、神的人性。他的神其实就是一个理想的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真善美的象征。神在泰戈尔的语言中成了一个符号,成了真理、知识和美德的化身,成了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的象征。他的“神思”来源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是独对自然、人生、宇宙时产生的,因此具有普世性,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共鸣——有了共同的神——“爱”。 ◆大家视点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他在遣词造句方面,表现出质朴面高尚的趣味,他的诗歌具有独创性作品的种种特点。他向我们展现那种在苍茫、宁静和圣洁的印度森林中达到完美的文化:首先寻求灵魂平静,永远与自然生活协调一致。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哈拉尔德雅奈 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让我忘却世上一切痛苦。 ——英国伟大诗人叶芝 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卓越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 ——冰心 我喜欢《新月集》,如我之喜欢安徒生的童话。《新月集》具有不可测的魔力,它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成人世界,带到稚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去。我们忙着费时间计算数字,它却能使我们重又回到坐在泥土里以枯枝断梗为戏的时代;我们忙着入海采珠,掘山寻金,它却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郑振铎 《新月集》使我成为泰戈尔的崇拜者,那实在是把我迷着了。我来展读时,分外感受着清新而恬淡的风味。我记得大约是民国五年的秋天,我在冈山图书馆突然寻出了他这几本书时,我真好像探得了我‘生命的生命’,探得了我‘生命的泉水’一样。每天学校一下课后,便跑到一间很幽暗的阅书室里去,坐在室隅,面壁捧书而默诵,时而流着感谢的眼泪而暗记,一种恬静的悲调荡漾在我的身之内外。我享受着涅槃的快乐。 ——郭沫若 泰戈尔对中国的影响首先是诗歌。从二十年代中期起,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不少体裁像《新月集》一类的小诗,可见泰戈尔诗歌对中国萌芽时期的新文学创作是有影响的。此外,他在诗中表达的一些思想感情也影响了中国。最突出的,我认为就是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季羡林 好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藏书十万册,有些书不值得看,有些书已经过时,有些书写得还没我好。泰戈尔这本《飞鸟集》,成书已有92年,现在读来,仍像是壮丽的日出,书中散发的哲思,有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 ——李敖 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 ——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 《吉檀迦利》的形式和韵味都给人以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花异葩的印象……那位伟大的朋友,那个可爱的恋人,那个泛舟河上弹奏琵琶的陌生人——泰戈尔的神是多么令人敬慕啊!……这个奇异的、细腻的和遥远的声音立即进入了我年轻的精神耳朵的深处。从那时起,我时时刻刻在自己心灵的深处体会它的存在。 ——冰岛著名作家哈多尔拉克斯内斯(年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读了这些诗歌,深受感动。我不记得过去二十多年我是否读过如此优美的抒情诗歌,我从中真不知道得到多么久远的享受,仿佛我正在饮着一股清凉而新鲜的泉水。在它们的每一思想和感情所显示的炽热和爱的纯洁性中,心灵的清澈,风格的优美和自然的激情,所有这一切都水乳交融,揭示出一种完整的、深刻的、罕见的精神美。他的作品没有争执、尖锐的东西,没有伪善、高傲或低卑。如果任何时候诗人能够拥有这些品质,那么他就有权得到诺贝尔奖金。他就是这位泰戈尔诗人。 ——瑞典著名诗人凡尔纳冯海顿斯特拉姆 “应该自由地和完整地读这些诗歌中的每一首诗,忘掉对诗歌所含意思的追究,重新对它加以想象。不应像对待刻在旗帜上的星,而应像对待闪耀在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看待它。”——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庞德 它第一次最完美地表现了一种纯粹的宗教热情,这种热情无需某些媒介物,某种神的肉体化身,某些人或半人半神的人格以及某种特定历史时期或特定国家进入神的境界的渠道来激发和鼓舞。 ——著名的《希伯特杂志》评论 ◆作者小传 时间轴 年5月7日出生在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年赴英国学法律。他对法律不感兴趣,便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至年,泰戈尔担任梵社的秘书。从年起,他住在西莱达经管父亲的地产,目击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的穷苦,开始注意社会主义思想。泰戈尔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年,泰戈尔在和平村创办了一所学校,亲自担任教学工作。年,泰戈尔丧偶。年,女儿病逝。年,父亲去世。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就是他个人生活中不幸年月里的记录。年,诗集《吉檀迦利》(孟加拉文本)出版。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同年,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金。《新月集》()、《飞鸟集》()、《边缘集》()、《生辰集》();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人是活着,还是死了?》()、《摩诃摩耶》()、《太阳与乌云》(),中篇《四个人》(),长篇《沉船》()、《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摩克多塔拉》()、《人红夹竹桃》();重要散文有《死亡的贸易》()、《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年4月,他写下了最后的遗言——著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控诉,表达他对祖国最后必能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信念。年8月7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的祖宅逝世。 小传 泰戈尔(R.RabindranathTagore,~),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印度国歌和孟加拉国歌的创作者。 写诗怒斥侵略者 当泰戈尔读报得知日本士兵出征前去寺庙烧香念佛,乞求侵华战争胜利时,他认为这是对人类善良的绝大亵渎和讽刺。于是,他不禁怒发冲冠,一改平静雍容的姿态,毅然挥笔写下讽刺日军的长篇诗歌——《敬礼佛陀的人》,鞭笞魔鬼的“善心”: “他们将用刺刀挑起惊天骇地,/撕心裂胆的惨叫,/斫断千家万户爱情的纽带,/把太阳旗插入夷平的村庄的废墟上/……战鼓咚咚,/军号阵阵,/世界瑟瑟战栗。” 虽然他不曾拿起武器与日军肉搏,但他以诗歌为武器,在国际上用他的崇高声誉给予了中国极大的声援。不仅如此,年9月21日,76岁高龄的泰戈尔还致电中印学会理事会主席蔡元培和监事会主席戴季陶,电文说: “你们的人民对侵略者的英勇抵抗,我深为钦慕。祝愿你们取得胜利!……使我感到痛心的是,日本人民竟然被他们的统治者引入背叛东方最高理想的企图。” 一往情深中国缘 泰戈尔在哲学著作《人的宗教》中,五处引用了《道德经》: 1.“死而不亡者寿。” 2.“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知常,妄作──凶。” 4.“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5.“益生曰祥。” 他认为,老子的哲学思想与印度的哲学思想有相通之处,老子玄之又玄的“道”就与印度的“正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是,年访问中国时,泰戈尔就情不自禁地说:“我不知道什么缘故,到中国便像回到故乡一样,我始终感觉,印度是中国极其亲近的亲属,中国和印度是极老而又极亲爱的兄弟。” 他无限深情地猜想:“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中国人!”泰戈尔酷爱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民有特殊友好感情,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曾两次访问中国,在他的倡导下,印度国际大学于一九三七年成立“中国学院”。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泰戈尔仍然惦记着中国以及中国朋友,在他口授的最后诗篇中有这样的诗句:“我取了中国名字,穿上中国衣服……我在哪儿找到朋友,便在哪儿获得新生,朋友带来了生的奇迹。” (★作者被评)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中国的热爱,也不能忘记泰戈尔对中国艰苦的民族独立斗争所给予的支持。 ——周恩来 泰戈尔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 ——圣雄甘地 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罗曼罗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我们发现了我们的新希腊,在泰戈尔面前,我好像是一个手持石棒、身披兽皮的野人。 ——庞德 正如纯净的水对于嗜饮烈酒、可口可乐或果汁饮料的人来说是索然无味的一样,一个真正富有人性的人是不受粗俗之徒和无耻荡妇欢迎的。 ——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泰戈尔传》(倪培耕译) 泰戈尔是印度的托尔斯泰。 ——《法兰西报》 泰戈尔又说,他这回不能有什么礼物送给我们,只是代表印度人向我们中国致十二分的亲爱。我说,就只这一点,已经比什么礼物都隆重了。我们打开胸臆欢喜承受老哥哥的亲爱,我们还有加倍的亲爱奉献老哥哥,请他带回家去。……我盼望我们两家久断复续的爱情,并不是泰戈尔一两个月游历昙花一现便了。我们老弟兄对于全人类的责任大着哩。我们应该合作互助的日子长着哩。 ——梁启超 提倡东洋之精神文明者也。 ——陈独秀 泰戈尔的性格具有两重性,既有光风霁月的一面,又有怒目金刚的一面。 ——季羡林(中国著名学者和梵文专家) 他在荆棘丛生的地球上,为我们建筑了一座宏丽而静谧的诗的乐园。……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 ——郑振铎 我国青年刚摆脱了旧传统,他们像花枝上鲜嫩的花蕾,只候南风的怀抱以及晨露的亲吻,便会开一个满艳,而你(泰戈尔)是风露之源。……如果作家是一个能以语言震撼读者内心并且提升读者灵魂的人物,我就不知道还有哪一位比你更能论证这一点的。 ——徐志摩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冰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12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淘宝出手布局独立APP,破解种草最大难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