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局造车的背后

伟大雷军和他的“风口”帝国

研析

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经营网小米造车路径悬疑

热点微评

小米造车的喧嚣背后: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3月30日晚间,雷军在发布会最后半小时披露了关于造车的心路历程。雷军表示,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造车将是其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在中文互联网上,网友们戏称“雷布斯”变成了“雷斯克”。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小米造车的市场传言曾经多次出现,每一次传言出现,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都出面辟谣:“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正因为此,3月30日下午开始,朋友圈的业界同仁都在“坐等徐洁云再次出面辟谣”。(雾)

小米造车这个概念其实本身并没有多少可以加以探讨的,哪怕雷军使用“白天有一千个理由去选择造车,晚上也有一千个理由去否决它,但还是愿意赌上一生的声誉”,“亲自带队”等形容词表示其对于造车项目的重视,但细细揪来也可以发现,这场发布会本身更多的只是宣传出一个想法,表明小米未来必将进军电动汽车行业,却并没有加以详细的交代包括但不限于造车是拘泥于小米生态链的代工模式还是将会发展亲身入局的实体经济模式等问题。但这个概念一出,国民企业与电动汽车这样一个新概念结合起来,无疑再一次吸引了国人的眼球。小米股价应声上涨2.72%。但整体在热潮之后,不少相反的声音浮现:对于小米造车这样一个跨行业的典型互联网企业行为,持有何种态度,仍需加以考察。

更多的细节还未披露,研析今日就抛开细节,来感性的谈一下小米造车以及电动汽车市场。

01

自信起于何—亿人民币

很多人发问:小米何时可以达到蔚来,理想,小鹏这样的水平?

不得不说,这样的期待实在是有点过于高标准了,很多人认为电动汽车国内无非就是蔚来,理想,大不了加上个传祺。但他们没看到,在这场时代大潮下,有多少企业倒在历史的路上。

正如昙花一现的共享单车热潮一般,疯追热点的狼藉背后可以留存的企业如“哈啰,青桔,美团”等,要不就是依托阿里腾讯,有着大量资金支持;要不就是自身集成了高等级的算法和流量平台,可以反哺单车副业。蔚来和小鹏等可以真正做到产出实车并且价格打入中高端,其自身的技术,供应链,资金支持本身就是阻隔其他企业的竞争壁垒。

但仍有许多人说“只要小米把造手机的那一套供应链拿来主义直接套到汽车产业链就可以了”。因为的确新能源汽车行业目前的现状是:只要有钱,就能造车。

雷军显然深知这个道理,在发布会上骄傲的亮出小米的现金余额——亿元,声称:造车的一切成本都由小米出,相信小米亏得起。语气不免骄傲。

小米集团年底现金余额

亿人民币的确很多,哪怕是收到风投最多的蔚来汽车,其总接受投资金额也不过96亿美元(约合亿元),但问题所在是,小米的钱不只需要正常的开发电车,它已经落后了蔚来6年,落后了小鹏6年,落后了比亚迪起码十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小米入局电动车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为了抢占风口,而在风口的竞争绝对是分秒必争的。如果说蔚来开发的速度是1,小米就得是2;如果比亚迪速度是2,小米就得是4;后来者想要与前者共争风口,势必要比行业内发展最快的企业发展的速度更快,才可能后来居上。小米的钱不只是正常研发的钱,其很大一部分钱必将用于购买失去的时间。

面对众多的重量级对手,小米汽车的资金、人力、技术、成本等的优势在哪里?半路出家的小米如何创造价值差异和独特优势,从而脱颖而出?这会是摆在小米造车面前的现实难题。

雷军认为小米亏得起。亿元,在一般企业和一般人眼里,当然是天文数字了。但是,对汽车企业来说,动辄几百亿元的投入,可能都会打水漂。而亿元,能否真正亏得起,还真的很难说。因为,对造车来说,面对的可能不只是亏,还有重金砸下去就没有什么效果。”

据外媒统计,年成立的蔚来汽车至今融资总额已超96亿美元,其中年融资就达61.1亿美元。小鹏汽车融资总额也达到了77亿美元。蔚来创始人李斌曾直言,没有亿元不要造车。

另有数据显示,年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分别交付了辆、辆和辆电动汽车,而且均已上市,目前各家的现金储备都在亿元以上。

从这个角度看来,亿可能还真不算特别充足。

02

有了钱如何造?-拥挤的电动汽车赛道

抛开雷军为之骄傲的现金流因素,事实上,市场对于小米造车的追捧,部分得益于小米近些年来愈发普及的生态链:无论是智能手表,音箱等其他数码产品,还是空调门锁等彻底跨界的产品,小米对于行业的进军都异常成功,那小米进入造车领域,为何就不能延续过往的成功呢?

事实上,小米生态链的普及得益于互联网企业对于传统企业的降维打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规模与市场规模也在同步增长,很多传统企业满足于眼前的市场份额与增量,无视行业、消费者乃至社会长期以来的痛点,对产品的设计、工艺、外观、材料、综合质量等环节不投入、少投入与滞后投入,导致很多传统产品在外观、质量等方面保持原样长达数十年之久,没有任何改变,形成了中国制造虽然整体规模大但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许多行业规模领先的企业在舒适区里待得太久,缺乏发展动力。

小米空调,已进入空调十大品牌

雷军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的思考是中国制造业可以重新做一遍。

国内很多行业做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领军企业缺少产业报国的高远志向,缺少对更高经营效率与运营效率的追求,产研销综合效率低下,非良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产品差、价格高、用户不满意,因此企业在每一个环节都赚不到多少钱,由此开发能力下降,产品质量始终无法质变,伴随一个相对安逸的环境,不免出现挤牙膏的态势。

小米本身代表的互联网资源可以做到垂直整合资源,巨量资金的涌入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到积聚人才解决问题、拓宽营销,实现价格不贵质量良好。这本身就是一种降维打击,可以跳出恶性循环。更何况在传统行业长期存在产品力优秀但宣传推广能力薄弱的企业,小米通过生态链授权进行背书可以真正做到互利互惠。

但电动汽车领域完全不同:竞争激烈的风口行业不存在缺乏发展动力的企业,并且现有的几家电动汽车整车/零部件公司都如同马斯克一般自带流量,不需要小米带来额外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