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江西风景里的人文故事

江旅首创的导游专享读品

康德瓷器与复古帝梦

文/章强

说起清代的瓷器,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世,那个时代正是清朝鼎盛时期,从经济到文化,都非常昌盛,瓷器自然也是多彩多姿,无论从造型、颜色、纹饰、品种、数量以及制作工艺等各方面来讲,都是后无来者了。因为在这之后,大清帝国开始衰落,这也直接反应在瓷器生产上,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晚清的宫廷瓷器,几乎没人提及。但末代皇帝溥仪时期却有一类瓷器值得一提,这就是康德瓷器。

溥仪

清代官窑制度随着最后一位清帝宣统皇帝的退位,一并退出历史舞台。民国二十一年(年),在日本人一手策划下,伪满洲国成立,第二年改行“帝制”,让溥仪再次登基,当然,只是愧儡皇帝而已。溥仪改年号为“康德”,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融合,这年号可寄托了溥仪光复大清王朝的心愿。但随着日本投降,溥仪皇帝的光复之梦也就破灭了!

其实,早在溥仪上次做皇帝期间,景德镇御窑场就已彻底停业。前朝留下的大量精美瓷器,足够供他享用了。由于在位时间很短,加上溥仪对瓷器兴趣不大,宣统时期的皇帝用瓷,基本沿袭前朝,即便是题写了“宣统年制”的器物,实际上也溥仪的宣统王朝没多大关系,且不是景德镇御窑场出品。光绪晚期,全国各地都成立了瓷业公司,像一件底书“宣统二年湖南瓷业公司制”的瓷器,是由一所官商合办的新式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所制。所以这类瓷器大家可要看好了,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御窑。

溥仪再次称帝时,书有“康德年制”款的瓷器是真正由景德镇生产的御用瓷。这类瓷器由景德镇瓷业公司生产,它的前身其实是明清御窑厂,也就是后来的江西瓷业公司。由于工艺基础深厚且用科精良,这些瓷器都表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秀美的器型、细腻的胎质和精美的彩绘,都代表着当时较高的制瓷水平。

“满洲国”必然短命的结局,使得康德瓷器存世量稀少,流通范围也相当狭窄,大多出现在辽宁的沈阳,这与沈阳当时是“满洲国”所在地的特殊历史背景有关。现在发现的康德瓷器仅有杯、盆、碟等几种,数量稀少,昙花一现,弥足珍贵。比起溥仪昙花一现的帝王光复梦,“康德瓷器”表现出别样的生命力,在中国陶瓷艺术历史上,为民国瓷绘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说江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总策划:曾少雄

副总策划:周付德一熊锋

主、、编:杨松

副主编:熊丽萍

责一一编:章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8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