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老师和你一起写rdquo
老师介绍 瞿婧,南通市天元小学教师,褚嘉耘工作室成员。勤恳敬业,乐于奉献。工作以来,曾获南通市情境教育实验学校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多次执教公开课,均获好评。 表达要素 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阅读之悟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花钟》) 作者仔细观察并按时间顺序列举了牵牛花、蔷薇等9种不同的花不同的开放时间。在表达上,首先句式有变化,从“先写时间,再写什么花开”,变成“先写花再写什么时间开”。其次,同样是花开却用了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吹起喇叭、绽开笑脸、从梦中醒来、开花了、欣然怒放、苏醒过来、舒展花瓣、含笑一现。这样的表达丰富多样,更好地体现了百花争艳,多姿多彩。 《蜜蜂》 从实验目的,到实验过程,再到实验结论,记叙完整,条理清楚。其中,具体介绍了实验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一步一步,清清楚楚。尤其是时间、数量,记录非常详细。实验过程中,还多次写了自己的猜想、推测。 一起来观察 一起来实验 尺子吸纸屑 神奇的摩擦力 水的张力 鸡蛋的沉浮 老师和你一起写 送你一朵“小红花” 瞿婧 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人人都获得了一朵漂亮的“小红花”,它们可都来之不易哟。 每个同学都准备好了一朵白色的纸花、一杯白醋、一杯碱水和一个装满紫甘蓝水的喷壶。你看,纸花各种各样,有的像雏菊,有的像玫瑰,有的像绣球……首先,我们要用毛笔蘸上白醋,把自己的“花瓣”仔仔细细涂了遍。我凑近鼻子一闻,“哎呦,真酸!”我的口水都快被酸出来了。涂完花瓣之后,就要涂叶子了。这一步要注意,得把之前的毛笔洗干净后再用,以免白醋和碱水混合。我们又用毛笔蘸上碱水,轻轻地涂到纸花的“叶子”上。我心细胆大,下笔很快,没几下就涂抹均匀了。再看我的同桌,她小心翼翼地勾画着,仿佛是在画一幅工笔画。我催她快些,她一点也不急,仍慢条斯理地一笔一笔勾着。 我可等不及了,因为最后一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我手拿装满紫甘蓝水的喷壶,按压喷头的握把,向着纸花的“花瓣”和“叶子”喷去。这下可神了!刚刚还是白色的“花瓣”渐渐染上了红晕,像娇羞的少女;更奇的是“叶子”竟然变成了青绿色。我加快速度按压,紫甘蓝水“吱吱”地把“花瓣”和“叶子”喷了个遍。绿叶衬着红花,分外娇艳,大家无不啧啧赞叹。 实验结束,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围住讲台,想听听老师的讲解。原来,像白醋这样的属于酸性物质,像碱水这样的属于碱性物质。紫甘蓝水可以检测物质的酸碱性,遇到酸性物质则变红,遇到碱性物质则变绿。科学真是太神奇了!你也学着做一朵“小红花”吧! “比萨斜罐” 施琦 你一定知道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吧,那你听过“比萨斜罐”吗?若想一探其中奥秘,就准备好一瓶易拉罐饮料、一个杯子同我一起做实验吧! 要让易拉罐斜立,只需控制好罐中的水量,那到底多少才合适呢?我先拿起未开的易拉罐,试着将它倾斜,可易拉罐就像个头重脚轻的娃娃,一下子栽倒了。看来,满满的水肯定不行,于是我再倒出约1/3的水,小心翼翼地试了试——不好!刚一倾斜它便有一边倒的趋势,我赶紧握住罐子,继续往杯子里倒水,留下约1/2,然后屏气凝神摆弄罐子,让其仅用底部的斜边接触桌面——“立住了!立住了!”我狂喜得喊起来,没成想轻轻一碰,它便又要卧倒了,还是不稳呀。再倒水!约剩1/3时,轻松一斜,易拉罐便稳稳当当地斜立于桌面了,这圆柱的身形还颇有几分比萨斜塔的神韵呢!我不罢休,不停往外倒水再实验,最后,我发现只要水量不过少,铺满罐底,基本都能斜立,只是1/3左右时最稳。经过老师讲解,我才知道:原来易拉罐倾斜时,底部与桌面有两个接触点,当罐中的水量在1/3左右时,水的重心就作用在两个支点中间,易拉罐便能保持平衡斜立于桌面了。 怎么样,你的“比萨斜罐”“建”成了吗?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 徐佳敏 今天,爸爸神秘兮兮地拿着两个杯子走来:“我们今天来做个小实验。” 原来这里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爸爸让我把墨水分别滴进两个杯子,猜猜会有什么变化。墨水会溶在水里吗?还是溶的速度不一样?带着疑惑,我开始了实验。 首先我把墨水滴在了清水里。只见它快速地下坠,犹如一颗发射出去的子弹。没想到它入水后霎时就变慢了,丝丝墨线在清澈的水中漾开,宛如一朵沉睡的睡莲一圈一圈绽放。先落入底部的墨丝似脚踩了弹簧般,又打了个旋儿向上飞升,不一会儿杯中的墨丝不断繁衍、纵横交错,变成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搅得整杯水一片墨色。 我看呆了,这小小的一滴墨,竟在水中上演了这样一番好戏,那滴入盐水中是怎样呢?我迫不及待地往盐水中轻轻一滴,和预想中不一样,它向四周扩散开,只有盐水的表面覆盖了这一层墨色。 “为什么在盐水中没有沉下去呢?”我喃喃自语。 “墨水在清水中沉下去了,在盐水中却还浮在表面,这是因为……” 爸爸的话如同一道亮光,我的脑中迅速闪过答案:“我知道了!因为墨水比清水重,所以沉了下去,墨水又比盐水轻,所以浮在表面。爸爸,我说的对不对?” 看到爸爸对我竖起的大拇指,我雀跃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会发现,会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奥秘。 鸡蛋浮起来啦 张博文 鸡蛋能浮在水面上?直到老师给我们做这个实验之前,我都是将信将疑。 在同学们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中,老师一脸神秘地亮出了塑料袋中的“宝贝们”:一个大玻璃杯、一袋盐、一大瓶水和一根筷子。最后,他小心翼翼地从口袋中请出了今日的主角:生鸡蛋。 一切准备就绪,在众目期待下,实验开始了。老师先将清水注入玻璃杯中,再将今日的“主角”送入杯中,只见它拖着沉重的身躯缓缓沉入水底,安详地睡去了。接着,老师往水中加入了少许盐,用筷子转着圈儿搅拌。鸡蛋被搅得晕头转向,有了些许上浮的迹象。可没一会儿,它又缩回了水底,不再动弹了。真是个贪睡的宝宝,赖着不肯起床呢! “你看,又下去了!”同学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而老师一点也不着急,继续往水中加盐。这一次又加了不少,盐粒在老师的搅拌下宛如一场水中的暴风雪。而鸡蛋兄弟呢?它再也坐不住了,它一边心里抱怨着不能睡个好觉,一边吃力地浮了上来。伴随着同学们的惊呼,鸡蛋真的稳稳浮在水面上了! 最后,老师为我们揭开秘密:原来,鸡蛋会浮上水面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浮力就大。当浮力比鸡蛋的重力大时,盐水就能托起鸡蛋了。生活中真是处处有科学,处处有奥秘啊! 终于可以观察了。我注视着目镜,慢慢调整玻片,希望红色的小圆点赶快出现,可是越着急失误就越多。我擦擦手心的汗,深吸一口气,心里想着:不着急,不着急。我一手扶着玻片的边边,另一只手轻轻地推动玻片的一角。慢慢的、慢慢的,粉色的圆点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我心里乐开了花!转动准焦螺旋,红色的圆点越来越大,模糊的物象也越来越清晰!最后,我看了一个个“小房子”,想必这就是老师所说的细胞吧。每个细胞里面还有一个圆点,这一次,我真真切切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吴林晶) 看着干燥的滤纸条逐渐被濡湿,墨绿色的滤液细线就像有了生命一般朝上蔓延,竟真的开始分层了!跑得最快的胡萝卜素在上端隐隐显出橙黄,叶黄素也不甘示弱,紧挨着它,颜色是更明亮的黄色。叶绿素a和叶绿素b相携在后,在尾端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由蓝绿到黄绿的渐变图,着实赏心悦目。十分钟后,颜色终于稳定下来。看着这黄绿相间的纸条,我心下感叹,原来这看似纯粹的绿里面其实也蕴藏着多样色彩,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杨扬《藏在绿叶里的秘密》) 我先将酒精和水1:1配成溶液,倒入烧杯,接着将手帕浸入溶液,看着烧杯内细小汽泡浮出水面,不一会儿手帕浸透了。我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出手帕,凑近一闻,一股刺鼻的酒精味。将手帕轻轻挤一挤,这样就不滴水了。然后用打火机点燃手帕,只见蓝色火苗瞬间包裹住整个手帕,火苗越烧越高,但没持续多久就熄灭了,神奇的是手帕却完好无损。难道这块手帕有什么魔法吗?我目瞪口呆。(姜淑烨《烧不坏的手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9713.html
- 上一篇文章: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14单元基础知识复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