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半夏里所有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
文/叶秋臣 一定程度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 《风吹半夏》这部剧,将很多人内心中自私的一面给放大了。 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私。 不去讨论结果,只要在过程中是以自私为目的去做的事,都属此类。 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欲望,就是自私。 但一个角色自私,并不是一件坏事。 之前有人讨论过,提到为什么观众都不喜欢圣母型的主角,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不够真实。 假。 有谁,能够永远站在完全没有自私的角度去生活和行事呢? 能做到大部分情况下处于公允的状态,便已经是一个外界看来很善良的人了。 自私和无私就像负无穷和正无穷,几乎所有人都在中间的区域徘徊,只是有些靠近负的多一些,有些则相对而言正一些。 我们再看看《风吹半夏》这部剧里,每个角色都有其曾经自私的一面,也都让身边的人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 但这个设定并不会令人感到不适,反而相比那些将主角写得“白璧无瑕”的类型,这些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 做了错事,有所反思,蜕变成长。 写出这样的故事,观众才会产生代入感。 一边看着剧中的人物升级打怪,一边再思考自身有什么不足和空间。 之前叶秋臣就说过,能引起观众对自身进行思考的剧情,就是好剧情。 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会将好的剧情以合理的方式排在一起,通过镜头语言讲给观众,需要细品。 但有些好剧情,只是烂片烂剧中的昙花一现。 某一段拎出来还能看,还能品一品。 若放在整个框架之下,黑暗就把这点星光给遮住了。 所以有好剧情的未必是好作品,但好作品里一定有好剧情。 烂片烂剧,特别适合现在很火的短视频解说模式。 把好剧情拿出来剪辑一番,粗粗嚼过就可以被吐掉了。 很多人从短视频解说转去看全剧,觉得货不对板,完全两码子事。 但《风吹半夏》就不是那种适合短视频剪辑的剧。 好多剧情,必须通过上下文来理解,细细咂摸滋味。 抛开原著不谈,仅就电视剧的情节来讨论。 举个例子。 当年为了能低价租下场地,陈宇宙提出了污染这一招,童骁骑也照着去做了。 后来陈宇宙因为一直在那片被污染的区域工作,最终因此患病而亡。 当时切了两个镜头,扣题了原著的书名《不得往生》。 你得从头开始看,在过程中通过诸多的心理挣扎来体会他们在其中做决定的“舍”与“得”。 做事有私心,再正常不过。 商人若只想着旁人的利益,而不去把自己的小九九打明白,那企业还怎么持续经营下去呢? 只是为了能做长久,有些私心需要有个度。 而且在度之内,做好平衡和妥协。 这方面也许私心获利了,可能在另一方面就要割肉弃掉一些。 然而生意做得越大,这些平衡和妥协就越难。 因为受牵制的因素太多了。 伍建设作为老大哥,过去都是领着弟弟妹妹们做生意,说实话还算有义气的。 但后来他也被迷了双眼,搞了不可挽回的排污行为。 如果不是裘毕正把事情捅了出来,他还是会继续干下去。 订单在那摆着,他不做的话场子就得垮。 此时,他内心衡量的就是环保罚款和违约罚金哪个的金额更大。 伍建设被自己花万投来的这座牢笼,给彻底困住了。 生意场上,见自私之人和自私之事,那都是再寻常不过。 所以在以商战为题材的《风吹半夏》中,将这一特点放大,是很聪明的做法。 既增加了矛盾冲突,也铺垫了角色情绪,还能在人性的层面上去讨论利弊得失。 因此,这部剧有那么多人喜欢看,不是没原因的。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 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风吹半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jsth/11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们常说昙花一现,然而真正的昙花,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