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墨家思想为什么会昙花一现,直至
诸子百家里面,最有影响的是,儒、墨、法、道四家,它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不一样,而且针锋相对。后世将儒、法、道三家的思想都系统的传承了下来了,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唯独只有墨家这个学派断绝了——但墨家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是以另外的形式保存了下来。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墨子 墨家跟儒家其实有共享的价值观,都对残酷的现实不满,要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出来,墨家也讲仁、义,他们对儒家的批评就是指责儒家还不够仁、义,墨家是激进主义的儒家(有人说墨子年轻时曾在儒门中学习过),儒家只是反抗“暴力即权力”的“残酷现实”,而墨家则要反抗“权力”、反抗“现实”本身,是激进主义的理想主义者。 孔子 儒家反对统治者以暴力建立权力秩序,主张权力的正当性是仁义,权力秩序的维持应依靠以仁义为本的“礼”来施行(儒家把上一个时代的权力秩序周礼进行了改造,注入了仁义的本质,这也是儒家温和的理想主义的特点,他不激进,不是把现存的东西一切推倒重来),而墨家则从根本上反对“权力秩序”,儒家想用仁来改造“权力”的暴力本性,但还是承认权力秩序的合理性,把现实的权力秩序的等级结构与仁结合,所以儒家的仁是有差别的,父子、君臣、夫妇、兄弟,爱不是一视同仁的,也不可以一视同仁。墨子像 墨家却讲“兼爱”,就是反对爱有差别,本质上就是不承认权力秩序结构本身的合理性。既然权力秩序本身没有存在的价值,那么维持权力秩序就没有必要,所以墨家反对“礼”,因为维持权力秩序的“礼”,要消耗社会财富。所以尽管墨家不反对孝,但反对儒家为了建立“孝”的秩序而大搞丧礼,厚葬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不利于社会财富的扩大再生产,相反,墨家提倡节用,推崇苦行。 孔子像 儒家反对现实中那些“残酷”的东西,所以面对战国时代充满战争的现实,儒家并不反对“战争”本身,而是反对“不义之战”,而墨家则从根本上反对“战争行为”本身,所以墨家讲“非攻”,反对一切的战争。 激进主义的理想主义——墨家,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的一切的合理性,所以墨家不愿意与当权者合作,也无法得到当权者的任用,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想与当权者合作,实现自己的主张。孔子是愿意当官,而且想当大官,虽然官运不怎么好;而墨子则一生都是布衣,他不屑于和当权者合作,而是自己另起炉灶,在信徒中间建立起践行自己主张的社会组织。 墨家在国家政权之外有自己的纪律严格的民间团体,其实就是黑社会,墨家的领袖钜子,其实就是民间组织的老大。这就决定了墨家衰落以致消亡的两个原因。 一是思想的创造性动力不足,墨子以后,墨家就没有什么思想家了。而儒家则不一样,儒家在思想学术上的人才层出不穷,数都数不过来。这是因为墨家有组织,组织又面向的是大众,其目的是实践理论,墨家的主要的工作,或者难处不是创造思想,而是组织群众,艰苦奋斗,而不是创造理论。 二是,墨家组织具有民间自治性质的,只有在春秋战国时代才有“公开”的生存空间,大一统帝国建立起后,帝国政权绝不允许有公开的这种性质的民间组织存在,墨家最后只能被统治者坚决的打击了。 墨家思想虽然没有系统的传承下来,但是一些“精华”的东西通过其他途径流传了下来,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阅读: 比武则天早37年称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只能是第二 古代战役死那么多人,为何考古没有发现大量尸骨,史书记载真实吗? 成吉思汗让窝阔台继位,却把多数的军队留给了托雷,这是什么操作 慧慧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jsth/4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严歌苓聪明人,用的都是笨办法
- 下一篇文章: 常见花卉种植方法都在这一篇全教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