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出现如昙花一现,但他的精神为什么会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妙法莲华经·下卷》第33课 昌乐法师·讲述 -佛法难闻- 佛法的妙处 其经文是这样的: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 这是方便品当中的。经文很短,意思也比较明了,就是佛陀所说的一乘妙法,是诸佛如来观众生根基因缘难得成熟的时候说的。这个因缘如同优昙钵华三千年才开一次花。但是,开一次花,所谓花无百日红,这是一时灵光一现,就跟流星一般划过天际。 经文当中的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妙法,妙法是因为法妙,法妙并不是法妙,而是人在修行过程当中感觉到了妙的滋味。法妙最终是因为人妙,人妙最终是因为心妙,心妙最终因为从烦恼的裹缠、烦恼的束缚当中,渐渐进入到了所谓解脱的状态。 这个滋味轻松、自在,这是于自己。 于他人,就是当自己修行的佛法能够被别人看见,能够让见闻者欢喜,在弘法过程当中,自己表达的佛法的信息能够进入到众生的心田。 我们在沟通当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有时候你说话别人听见了,有时候你说话别人听见了装没听见,有时候你喊他也没听见。经常有家长到寺院里来跟师父说,为什么我们家孩子我怎么说、怎么骂都没用?为什么?因为他的心封闭了,这个法就是不妙的。 为什么?所谓的妙法是搭建了我们和众生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什么是妙?能通为妙。上面说的是能解脱为妙,这里说的能通为妙,而皆共成佛道才是大妙,大家都能走上成佛的道路。所以什么是妙法?能利他、能究竟、能解脱、又能圆满,这才是妙法。这里所有的能都是自己能做到。常常有学佛的人讲,佛法好是好的,就是做不到。做不到不是妙法,做不到只是佛陀的法妙。但是妙在哪里?好在哪里?你不知道。都说苹果好吃,但你没吃过,你就知道苹果好吃,它什么滋味,你真的不知道。 所以佛法的妙处,按我想,除了法义的奥妙之外,还是要在行持当中体会到佛法能够滋润我们干瘪的心灵,使身心得到滋润,使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滋养,使我们都能走上解脱的道路、成佛的道路,这才是妙法。 从狭义上来讲,《法华经》所说的妙是众生皆共成佛道,一切众生平等,所以要利他的这是这个妙,是圆满这个妙。所以妙法我们这里着重是讲,自己在修行过程当中要能体会,要能改变,要会改变,要能够有提高,这才是妙。否则什么是好药?能治病的是好药。什么叫能治病?药来病除,身心康泰,远离病痛,这是好药。 我们讲了这么长时间的法华,大家感觉到它的妙了吗?这个感觉不是想象,而是生活当中自己的行持,自己能不能这样去做,这是每个人在生活当中要问自己的。如果你没有感觉到,没有能去做出转变,这个法再妙也是书本上说的,它不是真正的妙。 珍惜法缘 还有接下来,诸佛如来,时乃说之,这个时很重要。我们读任何一篇经文,它里面都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说法,然后还有尔时。印度的表述方式当中,它的时态特别注重当时、当地、当初,现在进行时。这是我们读经过程当中,要把自己的身心能够去安放在经典的那个时态当中。一般我们读经文只是读的文字,读不了时态。特别中国人语言表达当中没有明确的时态关系,先后的时间关系它呈现不出来,所以大部分是信息的交流,或者说是逻辑的关系,它没有太多场景的思维。 而这个时是场景思维,是那时那地、当时当地,现在之时。如果说这里的妙法是诸佛如来,时乃说之,这个时是什么?是当下,我们通过读诵法华,佛陀在给我们说法华。当下这个深意是不能忘的。智者大师当年读法华的时候,他通过这个时,回到了灵山,说释迦牟尼佛一直在灵山宣讲法华,所以后来有灵山一会之说。 因此,这个时就是我们每个人读诵法华的时候,当你读经的那一刹那,是佛陀是在给我们说法华。这个法华不是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给弟子们说、给阿难他们说的,而是给我们说的。如果是给阿难他们说的,这是一篇文章。如果是给我们说的,我们在此时要做好醍醐灌顶的准备。 都说佛法难闻,难闻在哪里?难是当你读诵经文的时候,你就能把自己的身心安放在、放置在经典当中,身临其境地听闻佛陀的教法。而实际上,你只有身临其境地听闻过佛陀的教义之后,你才能心开意解,否则你只是信息上、记忆上、语言上、文字上的读诵,那是形式而已。 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身心放置在经典当中,或者坐在经典前面,佛陀就在给你说法,这个法是根据你的心意,契理契机,是跟你说的,那你读起经来就不是那么随意,也不是那么随性,也不是那么枯燥,而是无比的殊胜。为什么?佛陀在给你说法呀,你心开意解,在佛法上你能够得到大受用。 经典当中这个时间的时,是指时态,是指现在进行时。有的人念了很多年的经典,念不出这个味道。经文后面说,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读诵经文的时候,读诵不出现在进行时,至少你也要读诵出过去完成时,要有一个场景的思维,这是佛陀在当年所说的法,这个法如优昙钵华花,三千年开一次。现在去佛两千五百多年,我们仍旧在生死当中轮回轮转。 我们现在能听闻法华这个因缘,是不是跟优昙钵华一样,三千年开了一次?这个花开了。告诉你,花无百日红,你能不能珍惜这个法缘呢?还是家里的经文束之高阁?还是每天读了好像牛耕田一样,好辛苦,全是耕的别人的田。这是个大问题。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深切体会到法的滋味、法的妙味,你怎么可能知道佛法难闻这四个字的含义和分量? 如果你不知道佛陀灭度已经两千五百多年,那你怎么能知道人身难得?我们在生死苦海当中头出头没,轮转生死,当下我们听闻到了佛法,你是不是能感觉到殊胜?感觉到这个妙法是你有病,佛陀有药,你有多重的病,佛陀有多好的药,药到病除。药好不好,不是贵不贵的问题,是在于能不能治你的病,你能不能按时服药,能不能珍惜这个法缘。 佛教与我们来讲,与大部分人都会有缘,特别在中国,佛教作为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但是与佛法有缘,能够从中理解到能改变、能解脱、能度众生,能去圆满这个妙,能在读诵经文的时候,能有心力感知到佛陀在给我们说法,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太难得了。 与我来讲,我扪心自问,自己出家这么多年,也才是这个两三年用心去读诵经文,才能感觉到现在进行时或者说佛法难闻这个妙处,这是花了多少年的功夫才走到这一步。我把自己在读经过程当中的体会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在法上用得上功夫。 最后留一个小小的思考题,大家去找资料。我们看过很多印度的电影,印度人特别喜欢花,结婚、开业、见到长者都会给他们送个花环。那印度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花呢?大家从网络以及各方面去找找资料,或者看看印度的电影,你就知道印度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花。大家可以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jsth/5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沟通,太精辟了
- 下一篇文章: 旺季来临,经销商选品焦虑症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