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俗称铜板,曾广泛流通于中国社会,在中国货币文化史上,在中国近代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最早的机制币之一。

从(光绪26年)开始,在饱受帝国主义压迫,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大量发行的铜币,作为主要的辅币,从年至年的八年中,主要的铜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光绪元宝”铜元。光绪26年广东仿香港铜仙币初造“光绪元宝”,正面“光绪元宝”四个汉字,中间是满文“广宝”,周围是汉字“广东省造”以及汉字“每元当制钱十文”,“制钱”在这里面指的当然就是孔方钱“光绪通宝”小平钱,这说明铜元在当时的价值就等于十个小平钱。

背面则是蟠龙纹和两串弧形的英文,龙纹是姿态各异、形态万千,而且星点、云点千变万化,“龙”大的种类就有十多种,常见的有水龙、座龙、飞龙,每种根据制局、中心花、云点、星点的不同,又可细分出很多种,总得算下来,至少几百种之多。

那么怎么区分这众多版本的价值呢?

在众多版本中,有的极其稀缺,全国也仅有几枚、十几枚,传承有序的甚至可拍到几百万元;普通版,尤其品质再差一些,市场价值也就是几块到十几块钱。

以小编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极其稀缺的特殊版,也就是最有价值的那些,我么普通玩家基本上见不到,应该都在藏家的手里,按照现在通用的分级标准,级别较高的(前七级)我们也基本见不到,其它的常见版仅以“面额、制局、品质”三个方面加以区分。

其中面额:最多的是“十文”,也最不值钱,品质一般的也就是几块到十几块钱,品质非常好的二十多块钱,“二十文”是相对的少数,价格也高一些,品质特别好的光绪二十文铜板能卖到块左右一个,“五文”、“二文”、“一文”是绝对的少数,价格从一百到几百块不等,尤其那“戊申一文”的小铜板,看起来十分不起眼,但好一点的都得在三百块以上,你可要认真看下,这种东西老一辈那里是可能有的。

图中品质十多块钱一枚

其中制局:基本上集中在沿海的省份,先后有十八省二十局铸造过光绪铜元,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清江、江南、山东、吉林、新省、北洋、奉天、四川等,在这众多产地中,铜板大小基本相同,只是背面的省名不相同,一些数量相对少的省份可能要贵一些,比如福建、四川、奉天就相对较少,价格也稍微贵一些。

图中一百多块一枚,品质好、制局少。

其中品质:铜制优良、包浆名显、字口和龙纹清晰的价格会高很多,最常见的“十文”,非常好的也能卖几十块钱,反过来通体锈蚀严重,基本看不清本色和字口的,其实就是一钱不值,非要买的话,也就是几块钱,要知道这种东西发行数量很大,有几亿枚之多。

第二种:“大清铜币”铜元。光绪32年,也就是年,清政府为了统一币制,将“光绪元宝”改为了“大清铜币”,全国基本上统一了形制,正面中央印“大清铜币”四个汉字,中间印一凸或凹的小字,代表省局,如:粤、闽、浙、赣、皖、湘、鄂、汴、川、川滇、直、苏、云、奉、宁、淮、吉、东,以及户部,共二十局,“大清铜币”四个字的上方或两旁有满文省名,两侧注年份,如甲申。

背面仍是蟠龙,上端“光绪年造”,下部是英文“大清帝国铜币”,很讽刺是吗?大清帝国几个字居然是用英文写的,这可能也是藏有们不喜欢收藏它的原因。

关于大清铜币的价值方面在此就不赘述了,也是十文、二十文、五文、二文、一文几种面额,“十文”最不值钱,“二十文”几十到一百多块,五文、二文、一文可以说很少见,价格从一百多到三、四百不等,具体得看制局和品质。

这种不是普通版,行内叫珠圈龙。

内容大概就介绍这些了,其实清末的铜币代表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昙花一现,短命的钱币也印证了危如累卵的时局,终将被历史所淹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jsth/6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