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昙华林深巷里的老旧民居,改成爆美院子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m.39.net/disease/a_6169035.html 前不久,湖南台的 《向往的生活》第二季正式收官, 农村温馨朴素的日常, 成了我们向往的生活。 三五好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也聊人生,也讲段子,也话当年,也道将来。 平时种菜抓鱼,简单满足温饱后,剩下的,便是贴近自然,享受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 我们在忙碌工作之余,心里总会对陶渊明口中的世外桃源心驰神往。 在武昌古城东北角的昙华林,我们在一排破旧的老民居中,发现了几处别有洞天的院子。 从深巷走过,总忍不住停下来多看两眼,尤其是傍晚天色暗下来,从院子里透出明亮的光,特别暖心。 ▲崇福山巷52号院子改造后 发起院子改造的,是已过而立之年的猫哥。 从父亲那一代就生活和居住在昙华林旧城的猫哥,对中国建筑和院子有种绕不开的感情。 ▲猫哥 虽然主业是做网游和互联网投资,但自从年初改造第一个院子起,猫哥便一发不可收拾: “最开始是想搞个院子玩,改造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独特的文化价值。于是我想把志趣相投的文创工作室聚在一起,让昙华林有更多艺术空间的业态,焕发它应有的活力。” 别说外地游客,就算是武汉人来到昙华林,也只是集中在主街上逛逛。 殊不知从巷子深入进到腹地,热闹的气氛立马就消失了,因为它是属于原住民的一片领地。 不同于街边现代文艺的咖啡奶茶店,昙华林深巷里的老房子,其实是武汉最本土原始的特色建筑——江夏式民居。 这里面聚集着大量密集的、典型老城区的城市肌理状态。 ▲昙华林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并不理想 在湖北省美术学院副教授詹旭军看来,原住民实际上是用着最高级的土地占有率,过着一个不太符合标准的生活。 解放以后,有着三四百年历史的崇福山52号,年久失修,没法儿住人,没落成了街道放扫帚的工具房,处于半荒废状态。 ▲崇福山巷52号院子改造前后 好在院子和房屋的格局还在,猫哥的团队拿到以后,将房檐、房梁等架构保留,墙体全部拆光,就连瓦也全部掀开重新做防水。 老房子改造难度大,成本远高于新建一处房子。过程中,还挖出了不少明朝的砖,实在宝贝。 顺着民居本来气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这处平不到的52号院子现在长这样。 从大门进入,走过葡萄藤蔓的小径,便是开阔的院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院子是家庭的象征,是最接地气的场所,是中国人灵魂的一种浓缩和寄居。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他们特别强调人、建筑和院子的关系。 猫哥在圈内是出了名的爱做饭,即使不住在这儿,在他改造的院子中,大多保留了一个重要空间——厨房。 “52号院是个很有人气的地方,你不知道来的时候会碰上什么人,经常来的两桌人相互认识,隔几个人又有个熟人,很有意思”,这是猫哥下厨“以饭菜会友”时总结出的规律。 很多朋友都看中了这儿闹中取静的小院子,经过筛选和调整,现在52号院租给了“花与汉娜纹身”和“栖居皮具工作室”。 “花与汉娜纹身”的老板张林晏说:“就像猫选中了你当它的铲屎官,我觉得我是被院子选中的那个幸运儿。” ▲花与汉娜纹身 ▲栖居皮具工作室 顺着木质楼梯上二楼,有两间民宿和一个超大的露台。 ▲从天花板能看出老房子的痕迹 前几天,一对武汉的情侣,为庆祝他们恋爱八周年,专程来52号院子体验民宿。 “现在很多民宿就是在商品房里布置下房间,真正拥有这种环境的民宿不多,虽然房间不大,但我更看重这儿的氛围”,小住后,这对情侣很是满意。 二楼露台是整个昙华林的制高点,虽地处一环,却安静得听不到车来车往的喇叭声。 烧脑的工作之余,猫哥喜欢带家人和朋友来这儿放空:“春秋天和冬天在露台上晒太阳可舒服了,我一个星期都要来两三趟。” 尝到甜头和乐趣之后,猫哥又开始了他的“找房子”之路。在密密麻麻的老社区中,如何找到称心如意的真正的老房子? 他总结出了一套经验:“经过改革开放和时代变迁,老房子其实是埋在新房子里的,从房梁、砖瓦、墙体新旧程度可以看出端倪。 甚至住了半辈子的老百姓,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住的房子的价值和历史。” ▲从外观便能判断是否是老房子 除了52号院子,猫哥又相继拿下七八个院子。 其中最令人惊叹的,是全安巷7号院。这里原来被分割成7、8户人家居住,采光非常差,更不谈生活质量。 经过美院教授詹旭军精心设计,让它在保留历史气息的同时,融入大量当代元素。老房子最怕白蚁,他们就将木头用科学手段保护修葺。 ▲全安巷7号改造后的大堂 如果说52号院子是当年中产阶级的家,那么全安巷7号一定是大户人家了。 所有的隔断拆除打通之后,一下变得开阔和庄重起来。 空高10米的房梁上,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拱形的称重梁设计科学、巧夺天工。 ▲房梁雕梁画栋 猫哥不禁坐在大堂感叹:“以前的人可比我们会生活多了,现在再看自己住的房子,就像鸽子笼一样。 现在城市里很难看到这样保存完好的老房子了,有时候晚上在这坐着,想着几百年以前也有一个人在这生活……” 户外院子的阳光让大堂都暖暖的,阳光、植物、室内、室外都是连通的。 栅栏间留有缝隙,让自然光最大程度地倾斜进来,整个大堂都明亮起来。 ▲用落地玻璃保证房屋、院子的通透感 对于每处院子将来的文创产业规划,猫哥各有打算: “如果将这个大堂划分成小空间,镇不住气场。我想保留这种开阔感,后期可能会引进法国语言培训机构,当中式建筑遇上法国文化,相信会很有意思。” 从深巷走出,在临街的太平试馆1号,我们看到了小而美的“牛一生新创花植”,相当“抛闪”的美式复古油头理发店,武汉原创设计师品牌“和玥设计”。 身怀绝技手艺人,正从肌理去重焕昙华林的风貌。 ▲太平试馆1号 -未来呢,还要继续吗? -继续。我们只是想把江夏式民居还原,还原它本来的样子。这里的老房子是一点点的生长过来的,我们想让它继续生长,而不是简单粗暴、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我们要做的是去传承,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上断了,断了就没了,就不是武汉了。 TIPS “崇福山巷52号”和“太平试馆1号”常年对外开放,全安巷7号暂时不定期开放。 怎么去? 精彩回顾(点击图片阅读): ▼ 撰文 圆周 摄影 董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ncth/5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昙华林今天恢复营业
- 下一篇文章: 呦呦鹿鸣昙华林,网友太有爱了,怎么申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