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肆虐全国的疫情,医院的传统诊疗模式受到冲击。医院,医院不敢接患者……这种状态下,一些过往“总在路上”的医疗模式反倒迎来意想不到的发展。被遗忘许久的预检分检制度又被捡了起来;人满为患的门诊大楼变得井然有序;“一医一患一室”突然变成了现实;医院医院,一路曲折发展的互联网医疗得到医方和患方的高度认可……变化已经到来,机遇正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是,医院管理新模式,是否借此重塑行业的日常?一

人流量下来了开诊时长上去了

以往人头涌动的医院门诊大厅堪称“门庭冷落”。医院,患者见到医生之前要先过两道关:预约就诊和发热预检分诊点。来院前,患者必须先在网上预约挂号。来院后,全部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筛查:检测体温、询问流行病学史、填写《告患者书》,可疑人群按照发热患者防控就诊流程处置。该院门诊部大科护士长丁霞芬告诉健康界,只有经测温正常后,患者才可以进入门诊大厅看诊。这一规定在各大医院内大同小异。为严控院内交叉感染,医院在多个入口安排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体温检测或设置智能探热仪。“其实这些措施一直都有,医院没有落实到位。”医院感染控制分会青年委员马嘉睿向健康界提到,自非典、H1N1等传染病暴发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文件,要求落实预检分检制度,医院在执行时流于了形式,“预检分检制度和早期筛查诊断是疾病预防控制的关键手段,这两个工作应该固定到医疗机构日常工作中,而不是‘疫情在它们才在’”。为防止人员聚集,医院采取的措施还有错峰就诊,延长门诊出诊时间。例如医院自4月22日起将所有科室的门诊开诊时间提前至每天早上7点;医院门诊实现午间连续服务“全覆盖”,门诊出诊相关的挂号、收费、抽血、药房、检验等项目也实行配套支持,工作时间调整为8:00-17:00。与此同时,就诊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医院门诊普遍实行患者分批限量进入,且诊室实行“一医一患一室”制度,特殊情况(生活不能自理患者)限一位家属陪同。在马嘉睿看来,医院人流量,控制院内交叉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当疫情结束后,医院人流量恢复之时,门诊秩序很可能再次恢复到之前“门庭若市”的状态,一切如旧。他认为,这些措施能够执行下去的前提是,保证全预约就诊,保证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医院实现全预约就诊,才能保证‘一医一患一诊室’,才能对就诊环境完全控制。”

线上患者比线下多

医院医院的办公室,医生们面前没有病人,只有一台电脑,患者都在电脑的另一头。1月8日,医院开始提供医院诊疗服务,患者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ncth/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