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http://m.39.net/pf/a_4626906.html
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全球事件,很多专家断言,以其规模和影响力,可比之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新冠病毒肺炎最初被发现的地方,就在湖北武汉。我曾在喻家山下读书,在武汉学习工作了七年,那里有我的很多老师、同学和朋友。所以,疫情初发的慌乱,让我感同身受。写这篇文字时,正好是武汉封城一周年。一年来,围绕着疫情,在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发生了太多可悲、可愤、可歌、可敬,可以说给子孙听的事了。翻看搜集的抗疫的资料,我时常不禁泪下。我决定把那些人、那些事都记录下来。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千头万绪,出现的人物不可胜数,用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记录和表现?没有考虑太久,我决定要用文言,用编年体。因为我除了会写几笔文言,身无长技,而我又比较相信文言的表现力。用编年体“系日月而次之,列岁时以相续;中国外夷,同年共世。”可以让人看到疫情以来的很多事,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变化的,而且对于防疫中某些事情的误解和污蔑,通过时间线可以更好地进行反证和说明。但这又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若用文言记录抗疫,很多现代词汇,尤其是医学术语,无法避开。当代人写文言,最头痛的就是遇见一堆现代术语了,很多人的作品,谈玄说史,古朴醇然,言及今事,民国腔调——文言和现代汉语的思维模式不同,要转换自如,相当不易,所以不少人写文言时,总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现实。我用文言记录现代生活已有十几年了。以往遇到新生事物,总是想办法迂回表达,或者减少新词密度,来保障文字的“古韵”。但这次不行。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从五四至今,无数的新事物、新词汇如烟花一般喷薄出来,然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安其位。新时代的文言,面对新时代的新事物,是无法永远迂回转进下去的!要用文言记录防疫、抗疫,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所以我决定,参考史书中的通用做法,在名词方面,直接取用当代的地名、组织名称、技术术语,在动词方面能将新词化用的尽量化用,不能化用的直接使用。而在虚词、句式等语法方面坚守文言文的底线。我将几篇实验性的文字发给朋友们看,得到的反馈几乎异口同声:“四不像”。他们的评价很对,我自己也同样有这个感受,这一度让我深受打击。后来,我尝试将其中的新名词抽离出来,发现“古味”又回来了,我的信心也一起回来了——不是我写得太白话,是新词太新了,新旧杂然,非常不符合常人头脑已建立的文言模型。那么,路子应该是对的。我想,让新文言拥抱现代社会这件事,圈子里总要有人去做,有人去尝试,是有毒还是真香?就由我来吃一碗试试吧,作为前车,或许能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借鉴。而且我也希望通过能这种形式,让文言这个古老的语言工具在大时代中焕发出一些新的生机。于是,我开始面对第二个问题,资料有限。作为一介平民,宅家社畜,平时没有积累,想要写文才开始搜集材料。既然是“记录”,就须保障记下的每一句话都有出处、有依据,资料必须来源清楚。当前大部分材料都是我通过互联网检索到的。越查越觉得自己掌握的材料不足,甚至很多当时的热点,现在却只能得到只鳞片爪,依此来写,挂一漏万几乎无法避免。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到的办法是学习网文的读者交互方式,面向网友收集建议和材料,同时借鉴软件工程“迭代”开发模式,先连载发布初版“原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建议、新材料,不断迭代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初稿发出来不会太慢,但真正成书,应在多轮迭代之后了,我甚至想,这也许是一部我到老都要不断修订的书吧。因此,非常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对阅读中发现的文字问题,事件真实性、完整性问题,重大事件缺漏问题等提出批评建议。这些意见建议,都将是我下一个版本的参考依据。或许鄙人的眼界和水平有限,但对此事的热忱无限,十年连载文言笑林的经历,也能证明我的热情不会止于昙花一现。相信在广大网友的帮助支持和监督下,通过不断迭代,能把这份记录,整理得越来越好。这份记录承载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而我只是大家的“捉刀人”。夔鼓年1月23日夔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ncth/7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