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拳,即保养拳术,是维持和延长拳术运动生命的手段。练拳的人大都知道练拳、赏拳、玩拳、用拳,但不少人却疏忽了养拳。拳术不仅具有具体的形式,也有抽象的内容,从这点来说拳术的生命是永存的。

有的人其拳术生命好象昙花一现;有的人却能永久不衰,甚至可与年龄同步长进,这就涉及到如何养拳的问题:

1,不断进取以养拳

我技虽佳,然必有胜我之人。高于我者,当以师礼争之,取其所长,补吾所短,于是我艺益进,岂足为贬?传之后进,吾道益宏。即或造独精,高出流俗,亦不能自满。艺无止境,学问无涯,岂可自堵前程。

俗话说:艺无止境。可有些人在训练稍有所成,便感满足,不肯进一步由粗到精、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去发掘领会提高,不能大受,中途自辍;另一些人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不与同道交流、切磋、探究,没有相规相成,久之定形变味。不进则退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自满的产生便是拳术生命走向衰弱的开始,即所谓满招损。

2,钻研理论以养拳

武术既是一种运动形式,又是一种人体文化。它是通过人体动作,反映人类发展的精神气质,武术是一种文化,其中蕴含着多方面的知识。任何拳术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且比形式更富神奇奥妙。某些人虽能依样画葫芦,有模有样,但由于对内在的东西缺乏深入钻研,不知其所以然,无法感化思悟,品尝不到拳中妙境,感到乏昧后他会自愿停弃,深化不了。要练好武术,不是仅仅刻苦练习动作就可以了,还要学习很多科学理论知识,比如医学知识、哲学、力学等等,了解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武术技术。这是造成拳术生命短暂的第二大原因。

3,结合生活以养拳

首先,要尽量使自己的生活习惯不悖于拳术的运动规律。其次,尽可能将拳理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因时、因地制宜,随时随地养拳。气、神、意的练习对拳术保养有良性影响,可随时随地进行。说没一点时间练拳那都是借口,排队、等车、看报、聊天都有练拳的机会。只要你会正确行、站、坐、卧功法,就可以缝插针,平时也能做到“人在拳中”,岂有练不出功夫之理!

4,修心养身以养拳

身心是拳术的载体,任何对身心健康不利的对拳术也不利。六淫侵扰、饮食不调、起居无常、过劳过逸,以及七情偏激、骄横、忌妒、贪欲、狂妄等内外因素,都会降低生理和心理对拳术的适应性和运载能力,影响身心对拳术的专注力和投入力,缩短或摧残拳术的生命。

“练拳似休息”是讲:练拳练功要求心神安静专一,全身内外周身协调。练拳的过程就是静养休息的过程,全身内外不得紧张,处处筋肉放松,做到心静安神。两仪拳具有打通经络、调和阴阳、增精固肾、修身养性的功能,既是防身护卫之法,又是强健养生之术,应当是越练越舒服。

“练拳似休息”的思想方法既符合万物顺序自然的法则又符合养生之道。练拳时,动作缓慢柔和,以呼吸、意念相结合,充分展示着形与神的完美结合,意与气的统一,以及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和谐。所以练拳练功是一种养精、气、神的过程,通过练功达到调通经络、流畅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从而使内脏趋于阴阳平衡,最终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延缓各系统器官的衰老,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健康目的,让身体恢复到自然健康的状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pzth/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