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系统吸取了过去盲目发展增设初、高中的教训,重新调整了学校的部署,将各公社的七年制初中班合并为辖区内独立的初级中学。

这一年,富村高中招收了最后一班学生。三年毕业后,富村高中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悄然地画上了句号。

年,根据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的政策指示,撤销漳移公社,设立富村乡。随后,长治市郊区富村乡中学应运而生。具体富村高中和富村乡中学之间在时间上有没有交集?两所学校有没有同时并存过?这段历史当年的学生们应该能够还原!

后来年左右撤乡并镇,富村乡与马厂乡二乡合并。

年,当北京敞开大门,笑脸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时,在晋东南的某个小角落里,历时二十余年的富村乡中学,最终默默地关上了自己的大门。

不可否认,无论是富村高中还是富村乡中学,两者都算不上什么出名的学校,也没有考出过什么特别的俊才。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奋战在基层战线的教师、医护等人员,都是从这所寂寂无闻的学校走出的。更毋庸置疑的是,这两所学校对于普及两万多人口的富村乡整体教育水平,绝对起到过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4

对富村的记忆,一直是那条长长的、穿行在村中的柏油公路。

上韩、马庄、凹里从南而来,台上、泽头、下舍从北而来,汇聚在这条公路的最西端,路口正对着的是上省。

沿着公路往东骑行,路起点的南北两边是奶牛场两大片玉米地,与路北奶牛场的牛场和职工生活区相连;奶牛场紧挨着的是五七干校,透过铁网大门看到的,永远是安静地分立在两边的数排排房,还有最里面那座正对着大门类似大会堂的建筑;干校的正对面,路南,是一块平整的土操场,操场西边有一排小房子,只记得在其中一处买过药品,或许是奶牛场和干校的医务处。继续往前走,路南,离公路有好几十米的地方有所大院子,里面驻扎着一支部队,见过他们排队扛着铁锹、锄头出来拉练过,具体是什么兵种就不得而知了。

继续再骑行一小段距离,就到了富村村口。

路南是供销社,其规模在当时的乡里,不仅日用货物比较齐全,而且有可能是乡里仅有的一家。依稀还能记得,在那里凭供应券领煤油的情景;供销社对面路北也有一大片地,被低矮的土墙圈着,记不得属于什么单位;与其相邻的是富村信用社;进了富村,大概村中位置,路北,是乡政府所在地的办公楼。过了乡政府楼,有一个丁字路口,铺着黑色的炉渣,那是张公庄、王公庄、漳移、高庄来富村的必经之路;过了路口,是乡政府卫生院,卫生院对面是富村小学;小学紧挨着富村中学,中学对面是曾经的富村高中,后来作了中学老师的生活区;老师生活区隔壁是原来的农机站,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是大门紧闭。农机站正对着是富村粮站大院。夏天,下午二节课后,经常和同学一起,跑去粮站的厨房喝水。也不知道算不算偷喝,反正从来没有遇到粮站工作人员。半马勺凉水下肚,回想起来,那可能是青春时代幸福的味道。

沿着这条公路一直往东走,穿过两边的菜园地和玉米地,路的尽头是张庄路口。往北拐,就是去长北邮电局的公路,那是周末去邮电局买书必走的路。

那条路上有长北电影院和火车站,还有一代人青春的期许与梦想。

(注图片源自网络)

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pzth/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