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是什么?就是那些早慧的孩子,就像没有喝过“孟婆汤”一般,这些孩子总有一些常人没有的天赋。

这些人也是从小到大,你父母经常在耳朵边念叨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而这个孩子就是你从小到大的“敌人”,有些可能你见过,有些可能只活在故事里。

直到长大之后,对这些故事里的“神童”有了一些了解,从课本上知道的第一“神童”叫仲永,不过这个“神童”属于流星一闪而过。

一、莫扎特

大家所熟知的莫扎特就是一个早慧的孩子,他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他四岁就跟着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学习钢琴并开始作曲。

笔者想了一下自己的四岁,好像刚好上幼儿园,还跟小朋友抢过蝴蝶结,这么比起来,好像心里平衡了一点,毕竟四岁的自己,一直在玩来着。

莫扎特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6岁时就在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

突然又回想了一次自己的六岁,好像刚刚幼儿园毕业,毕业那天戴了一朵大红花,心里乐开了花,从与这些神童对比开始,笔者心里逐渐平衡,这就是差距。

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

就连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了。”

像莫扎特这样的天才并不多,这可能就是郭德纲经常说了那句话,老天赏饭吃。莫扎特在创作大型宗教音乐作品《安魂曲》时离奇死亡,享年35岁,入葬于维也纳,这可能就是天才的命运,带着使命来,完成之后就将离开。

二、甘罗

这个被称为天才的人,只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那就是“甘罗拜相”。

这个故事的一开始展示了他高超的口才,也许这个12岁的孩子在说服人这方面,有极其超群的智慧,可是他再厉害,也毕竟只是一个孩子,在社会经验上还是不足。

吕不韦准备派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联合燕国攻打赵国、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我曾经替秦昭襄王攻打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扬言‘谁要逮住张唐,就赏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前往燕国必定要经过此处,我怕燕国会报复。

张唐拒绝了吕不韦的要求,吕不韦心中很不开心,这时甘罗出现了,他帮助了吕不韦说服了张唐。张唐的行期确定下来后,甘罗便对吕不韦说:“请君侯替我准备五辆马车,让我先去赵国替张唐打通关节。

吕不韦把此事给秦始皇说了之后,秦始皇派甘罗出使燕国,此一去,这个少年就留下了千古英。

他在赵国得到了五个城池,秦国送回燕太子丹,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座城邑(一作三十六座城邑),让秦国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甘罗回到秦国后,秦始皇封赏甘罗担任上卿(相当于丞相)之职,并将甘茂原来的田地、房宅赐给甘罗。其后事迹史籍无记载,关于他的结局也是众说纷纭,让后世猜测不已。

三、项橐

乍一听项橐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太熟悉,然而你要说“昔仲尼师项橐”,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

项橐从小就聪明伶俐,一次孔仲尼东游,驾着马车遇见了七岁的项橐在地上作画,孔子问项橐为什么遇见马车不躲开呢?

项橐反问孔子说:“都说夫子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但是我看你却不怎么样?有马车躲避城池的,但是你听过有城池躲避马车的说法吗?”

孔子听了项橐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邀请项橐上自己的马车一同东游,路上项橐看见松树于是就问孔子:“夫子,为何松树会四季常青啊。”

孔子就回答说:“这是因为松树心实耐冷的缘故啊。”

但是项橐继续问到那么为什么竹子心虚它也四季常青呢?这时候孔子竟无言以对。

这一路上,项橐就用十万个为什么难倒了孔子,这一下项橐就出名了,因为他出名了,各个地方的君主都担心他这么聪明,有请他的,有想害他的,不一而足。

但是最后项橐的结局与甘罗一般,众说纷纭,也不知去向。

神童,都有过人之处,他们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却让后世的人们猜测不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thzp/1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