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有意愿没能力的员工要不要用
简单地看标题,当然会使用,因为意愿度比能力重要,但是我们要分清楚这样的员工是什么情况,我曾经在“管理中的胜任力模型”中讲过,员工胜任力模型应该考量的要素,可以延伸到每一个职业,我们先把意愿度搞清楚以后,再去评价有意愿度没有能力的员工到底要不要使用,或者怎么使用,这样更科学。有没有意愿度,其实取决于员工的驱动力模型,驱动力模型包括三个方面:一、要性要性其实就是渴望程度:我渴望挣钱,我渴望成功,我渴望这份工作等;这个渴望程度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了。当然有些人喜欢欲擒故纵或者爱慕虚荣,不好意思把自己的要性表达出来,有时候要性的表达不一定是语言,可能是神态、表情等。因为我们要清楚,一个人传递信息有四个方面:语言、眼神、表情、肢体语言。通过这四个方面,我们是完全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行为的;简而言之就是要性是可以通过这四个方面看出来的。就像一个小孩,问他想不想吃苹果?嘴上说不吃,其实咽了口水,你说他想不想吃?就像有的人,你给他一个工作,他会说谢谢领导给机会,努力挤出夸张的表情,你相信吗?表现出来的要性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要性必须要和目标承诺及追求匹配,否则这个要性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或者说是一个想法,转瞬即逝,昙花一现。就像我们曾经讲过的一个笑话,很多人梦想的寿命就如昙花,那只能祝你“梦寿如昙”了。二、目标承诺及追求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就是对目标极度地追求和承诺达成目标的指标,有的人会说我尽力,但我不敢承诺,干好了再说,这样的状态有时候是人在以退为进,就是给自己留后路;一般特别成熟的人都会这样说,但年轻人一般不会,年轻人如果真的渴望,就会急火火地表达出自己的承诺和追求。要分别去看待,但是真的不敢承诺目标和承诺追求的,我想你是不可能相信的。而口头的目标承诺及追求是没有价值的,更多的是付出行动。就像很多人天天会说我一定努力,你放心,我必须努力,可是你会发现第二天早晨依然在赖床。所以我们说的目标承诺及追求,看得不是语言,更多的是付出行动的速度和持久力,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想发财、都想成功,可是有绝大一部分人想过了以后就去睡觉了,只有极少数一部分人想过以后就行动。就像我们曾经听过的两个和尚的故事,都想去南海拜见观音,一个和尚在准备船只、干粮等,一个和尚背起衲袋就走了,等这个和尚到南海转了一圈回来以后,另外一个和尚还在准备干粮,等待起风呢。你说目标承诺和追求是语言,还是行为?是短暂的行为,还是持续的行为?行动力不如持久力,爆发力不如忍耐力,想象力不如行动力!三、职业认同很多人为了谋生,随便选择一个职业,管他能不能干好,只要能挣点钱养家糊口就可以了,你说这样的人能干好吗?没有职业认同的人一般都会没有职业底线与职业情怀,没有底线就会乱做,没有职业情怀就没有孜孜不倦的追求。我曾经挖我们公司教研院院长的时候,就是因为她说了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墓志铭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工作者”。这句话感染了我,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thzp/11974.html
- 上一篇文章: 宋朝诗人写下一首奇诗,正反表达的意思不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