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千年前,大泽乡的一声怒吼开启了农民起义推翻暴政的先河,在那以后,在历史长河中闪现出了无数揭竿而起的草莽英雄,而在晚清之时,一个叫做洪秀全的男人更是将农民起义的运动推到了最高峰。

然而可惜的是,和以往许多的农民起义军一样,在取得一时的胜利之后,洪秀全便忘却了当初起义的初心,他利用农民的力量赶走了头顶的压迫者,却摇身一变开始了新的压迫。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洪秀全还广纳后宫,其人数之多,远超清帝。

那么洪秀全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又一步步堕化的呢?

“上帝次子”洪秀全

其实,洪秀全最开始选择的路还是大多数读书人趋之若鹜的仕途经济,然而由于自身学问低下,再加上清王朝的政治腐败,洪秀全一再失败,科举入仕仿佛是他穷极一生也无法完成的事。

科举无门的洪秀全和许多名落孙山的读书人一样,选择了教书为业,混一口饭吃。然而好巧不巧的是,洪秀全在无意之中得到了一本名为《劝世良言》书,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和冯梦龙的三言类似,然而内容却是毫不相干,乃是一本传教士的宣传手册。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洪秀全仿佛在中国的儒家世界观之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心思活络的他立即想到,利用这个“洋教”,或许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来。于是“拜上帝教”出现了,在经过一番包装和宣传造势,洪秀全不再是凡夫俗子,而成为了上帝次子,耶稣亲弟。

其实,洪秀全玩的这一套并不新鲜,通过神化自己以获得民众的敬服和追从,是古代人常用的伎俩,陈胜往鱼肚子里藏书,历代皇帝反复强调自己是“天子”,都是这一思路。而洪秀全唯一的不同在于他借来造势的神并不属于中国本土,而是舶来的“上帝”。

然而,一个套路能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他是否老套,而在于是否管用,事实证明,洪秀全的这一套十分管用,洪秀全利用“拜上帝教”不仅网罗了许多底层民众,还以此为基,动摇了清朝几百年的统治。

其实,洪秀全这招之所以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他抓住了老百姓最渴望的东西,而当时老百姓最渴望的东西无非是“活下去”。当时列强入侵,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无数白银,最终这些赔款又被清朝统治者扩大数倍后变为种种苛捐杂税,转移到了老百姓身上,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

而在洪秀全提出的人间天国,人人有地可种,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钱一起花,大家都是兄弟姊妹,这如何不能让饱受苦难的老百姓心生向往,冒着杀头的风险去追逐。

然而可笑的是,随着天国的发展和壮大,这个原本标榜着“人人平等”的人间天国,却成为等级比清廷更为森严的封建世界,原本喊着“大家都是兄弟姊妹”的洪秀全也成为了高高在上,不可触摸的“神灵”。

甚至,洪秀全还开始像封建帝王一样选妃,在选妃中尤其有一条规则让人难以忍受。

洪秀全选妃

其实,在天国成立之初,妇女几乎取得了与男子相等的地位。许多女将女兵冲锋陷阵,甚至在天国的考试中也专为女子设立了“女科”,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景象都不过是昙花一现。掌握了权势之后,洪秀全就和封建帝王一样,将妇女视作玩物。

在洪秀全的后宫之中统共有多少女子,这是一个极其难以统计的数据,然而根据洪秀全的儿子在俘虏了之后的供述,他一共有88位“母后”,这还只是有名分的女子,其他无名无份的宫女加起来,恐怕不止上千。

而且洪秀全对于选妃还有极其严格的要求,除了年轻貌美,温柔驯服之外,还有一个极其严苛的条件,那就是必须是处子之身。这个行为无疑是将女子当作了玩物,被“开封”后的物品,自然配不上天王的尊贵身份。这哪里还是一位反封建的起义军领袖,分明是一位穷奢极欲的压迫者。

除了选妃要求严苛之外,洪秀全还写了许多诗歌,对后宫女子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些规范比之封建礼教的三纲五常更加琐碎具体,令人难以接受,比如不许直视天王,不许顶撞天王,不许大声说话。可以说,这些所谓的规定已经完完全全剥夺了这些女子作为人的权利。

那么,在这些严苛束缚之下,洪秀全的后宫到底呈现出什么样子呢?

洪秀全的后宫

作为“天王”的后宫,自然不能与凡间帝王相等,因此洪秀全的后宫一个典型的特征表示迷信色彩浓厚。

在洪秀全的后宫里,没有“皇后”、“贵妃”这些名号,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月宫”。因为洪秀全自比太阳,他的后妃自然都是月亮。在所有的“月宫”中,权势最大的是“又正月宫”,也就是洪秀全的正妻赖莲英。

不过,赖莲英虽然在实际上操控着洪秀全后宫的权柄,在名义上她的头顶上却还压着一位“正月宫”,那才是洪秀全的“正宫娘娘”,这位“正月宫”并不是凡间女,而是洪秀全的在天上的妻子。显然,这不过是洪秀全神化自己的一个噱头罢了。

其实,通过“天妻”就可以看出,洪秀全此时已经完完全全将自己视作了天的象征,原本天国百姓共同参拜的“天父”成为了洪秀全个人之父,而天国自然也变为了洪秀全的私产。在这样的情况下,天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土崩瓦解就成了无可避免之事,而随着南京城墙被湘军炸开,洪秀全也带着他的天国美梦离开了这个世间。

结语:

民心如水,这是历代帝王总结出来得铁律,当洪秀全以一个反抗者的姿态出现时,他获得了民心的归顺,因而旗开得胜,然而当他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日益沉溺于享乐之中时,民心便离他远去,失败也就成为了定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thzp/1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