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东岳为什么ldquo双十一
轻度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552299.html 编者按:年11月11日,“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又要创记录了,明年还会创记录吗?围绕“双十一”的“撕逼”大战娱乐了大众,却也辛苦了商户。物流的拖延、损坏已经让大家“苦不堪言”,没有办法改变吗?社交电商的崛起,又会对“双十一”造成怎样的影响?本期滨城智库,围绕以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希望有所启迪。 本文作者:侯东岳,经济学博士; 11月6日,我在滨城智库《管理学变革》一文中提到,今年的“双十一”——“恐怕是淘宝的最后一次辉煌了”。随后,吴晓波11月8日发文《我们真的还需要“双十一”吗?》,指出“双十一”的“启蒙价值消失、营销模式落后、商家无法获利、记录失去意义、物流造成混乱、寡头竞斗恶化”等六个“尴尬”,并作出同样的预言:“可能是‘双十一’的最后一战了”。 其实,大家对“双十一”是又爱又恨,从趋之若鹜到深恶痛绝,再到避之唯恐不及已成必然趋势,这应该没有疑问。问题在拐点的时间判断,吴晓波只敢说“可能”,我也不敢说得决然,而只是朦胧的感觉:拐点就在今年,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一定要给出理由,我就说几个,供大家参考。 征兆迹象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从无到有,由小而大,盛极必衰,飞龙在天之后的亢龙有悔也有些迹象可寻。“双十一”从光棍节到电商的狂欢大典,目前正如日中天,媒体竞相报导,“、、,防火、防盗、防败家媳妇”之类的段子也在网上疯传。然而,鼎盛之中,总有些不同的声音,似乎预示着一些变局。 二选一:“三只松鼠”的艰难选择“三只松鼠”是以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生态农业产业链为使命的电商,说通俗点,就是开网店买坚果、茶叶的。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同类产品的网络销售冠军。但是,年,“三只松鼠”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要么天猫,要么京东,二选一,没有别的可能。 阿里巴巴在今年的“双十一”采用了“二选一”的策略,显然是针对京东的,就是要用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优势,把京东边缘化。这招还真挺奏效,因为“三只松鼠”虽不情愿,最后,还是艰难地从京东下架了。京东自然不服气,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阿里巴巴告上工商总局。 工商总局如何判断“二选一”是否扰乱市场秩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当商战打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基本上也快到你死我活了。去年,阿里和京东还只是纠缠于“双十一”名字的“面子”问题,今年已经到了市场分割的“里子”。那么,明年呢?明年还打什么?让人不敢想象,但“血溅满屏”的惨烈似乎已经可以预料了。 撕逼:“放狗”调戏“老板娘”中国人讲究祸不及妻儿,但新婚之后又要当爹的刘强东似乎过于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中了,为了“双十一”,竟然拉“奶茶妹妹”给京东站台。这下可闯了大祸,竞争对手苏宁立刻抛出“调戏”老板娘的段子:“老板若是真的强,头条何须老板娘”,然后,双方都口出恶言,越说越下道,我是不好意思说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敲入苏宁、京东,“老板娘”会自动跳出来的。 竞争对手之间,各种“撕逼”已是喜闻乐见,但这次有所不同,因为调戏老板娘的,竟然还不是阿里,而只是被阿里刚刚巨资入股的苏宁。要说苏宁找了“干爹”胆气壮了不假,但京东不也刚傍上腾讯这个“大款”么。 如今,电商平台已成阿(里)苏(宁)与京(东)腾(讯)两大派系,竞争环境自然与当年阿里一枝独秀不同。有节过节,没节造节,间歇性地刺激下消费者似乎是商家永远的武器。但阿里能造“双十一”,京东就不会么?“6.18购物大趴”不是已经出现了嘛,当然,“阿苏”与“京腾”以后还可以造出更多的购物节。现在,已经有了春节、五一、6.18、十一、11.11、圣诞这6个时间点,以后,会不会更多不好说,但反正“双十一”独步天下的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变,各时间点的销量应该向更均衡的方向发展。 物流:提前提醒的预兆物流已经越来越成为双十一的瓶颈。对此,以前人们只能忍耐,而今天出现了新变化,网上出现了针对“双十一”物流拥堵的攻略,提前提醒大家合理分配购物时间。这是市场自身的调整,预示着未来市场还会创造出更多的调整方式,应对物流瓶颈。“网购”的时间点,应该会出现分散化的趋势。 至少对我自己而言,作为一个“剁手党”,去年紧张兴奋,早早装满了购物车,就等着“双十一”下单。但今年很淡然,“双十一”还在写这篇文章码字,只是昨天在乐视商城买了个新手机(手机被女儿摔坏了,没办法),其他的什么都没买。 逻辑推理如果说,上面的都是感性征兆,不足以“以理服人”,下面的逻辑推理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新增网购人群的潜力“天花板”现在,中国还有多少人不知道“网购”?虽然,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网购”人群中的50%以上,还会增加“网购”的比例,但是,又会增加多少呢?换个角度看数据,已经有近一半的人不会再增加“网购”啊!根据历史数据,中国“网购”的交易额一直在增长,但是,增长率却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预计,今年“网购”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会增加不到3%。“网购”的“天花板”,已经不远了。 阿里巴巴,已经感受到了“网购”增速降低的压力,开始去开辟农村市场了。而且,阿里巴巴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到了云服务,连这次和京东的“撕逼”,都没亲自上阵。网购,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而不再是一项可以快速增长的业务。 商户痛苦忍耐指数商户对“双十一”的痛恨由来已久,现在,是不是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了呢?引用一位商户的评论:“作为连续参加过三届‘双十一’的商家,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双十一’当天的销售数字狂欢,其实是前后两个月生意大萧条换来的,销售额充斥着大量的水分,许多商家,忍受着没有生意的痛苦,还要拼老命的刷单,以求能挤上‘双十一’当天的排名流量,和平台一起制造着虚假繁荣。因为要促销,商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双十一’当天还要降低价格打折。最后实际上比平常亏损更多。这种爽一把、就死的人造节日是肥了平台,苦了商家。……而消费者因为物流积压,损坏,实际上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因此,我们呼吁请停止这种运动式的大促销,我们宁可要细水长流的生意,也不要这种爽一把就死的极乐!”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说以前商户只能无奈地牢骚,现在则已经有了反抗的武器——社交电商! “微商”崛起“微商”是社交电商的代表,可以说是“微商”的元年,这一年,微商的发展速度有多快,即便不用数据,大家看看自己的朋友圈就一目了然。 社交电商与阿里、京东的平台电商不同,这是熟人之间的交易,别管什么节假,你敢像“双十一”一样大幅打折吗?销量增长一天的后果,是一年甚至永远地失去朋友失去客户。既然,“双十一”可以给这么低的折扣,那平时为什么不给?平时是不是天天都是暴利啊?这样的朋友谁愿意交呢? 社交电商,是交朋友基础上的生意,因为是朋友,所以品质上不能欺骗;因为是朋友,所以价格要实在;因为是朋友,所以服务必须到位!所以,“微商”与平台电商有本质的区别,竞争的武器不是间歇性的降价,而是货真价实+贴心服务。 可以预见,如果说物流只是让大家抱怨,那么,“微商”的崛起,将在根本上挤压“双十一”生存的土壤!既然,年是“微商”的元年,那么,也很可能就是“双十一”最后的辉煌。 ——————————————— 滨城智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观点,对“双十一”网购狂欢的现在及未来趋势,认知有差异。如本文,认为是一种病态的商业模式。尤其,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不少病态的商业模式,“团购”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病态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红火一时,但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必须寻求可持续的良性商业模式,是中国企业未来的艰巨任务。 当然,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下期,滨城智库,邀请创业工坊董事长胡剑锋,谈一谈对“双十一”趋势认知——“双十一”不是“网购”衰退的转折点,拉开互联网电子商务新时代的序幕!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thzp/5853.html
- 上一篇文章: 昙花一现hellip极品美图欣赏
- 下一篇文章: 日月是否平衡预示感情关系太阳星座vs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