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笔者龙葵草出生,成长,衰老,死亡,是每一个生物都需要经历的阶段。无论是昙花一现,还是几百年的海龟,都需要面对死亡的来临。有一些生物的死亡是为了繁衍下一代,有一些的生物死亡是美丽的画面,但无论如何,这些生物没有人类的意识。不仅没有情感的变化,也不会思考生命的意义。但是对于人类而言,死亡却是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悲伤的事情。在许多电视剧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剧情,医院的病床上最终去世了,没有来得及赶上最后一面的亲人们都在掩面痛哭,懊恼自己没有能够赶上。这不仅是电视剧的情节,相信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场面也经常发生。然而,科学家的研究却告诉我们,虽然人类已经闭上了眼睛,宣布死亡,但是他的听觉依然还能工作,能够听到附近的声音。死亡是怎么定义的?通常来说,许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眼睛闭上的一刻。所以对一些身受重伤,或者得了很严重的病人时,人们都会鼓励他说要坚持住,千万别睡着,怕的就是他把眼睛被闭上了。甚至在一些电影情节中,一些即将死亡的人都会说一句“我好困啊”。其实这样说也没问题,因为正常死亡的人类身体从闭上眼睛的一刻就会开始失去机能,最终走向生命的终点。但是有些情况例外,有一些特殊的伤情由于失血等原因,的确会出现困意,或者直接进入休克状态,让人误以为是死了。所以对于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说,他们还会检查呼吸,心跳,脉搏,瞳孔等其他生理特征。即使确认了呼吸,心跳,脉搏,瞳孔的生理特征都消失,这种确认死亡的方式依然存在漏洞,容易出现假死的现象。所以在过去医疗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时期,我们可以经常听到许多关于假死的新闻,一些人在被盖上白布送往太平间的路上突然坐了起来,甚至还有在准备火化时醒来的人。这是因为呼吸,心跳,脉搏,瞳孔等生理特征都只是这些器官是否工作的证据,但是人类的大脑依然还在工作。即使心脏与肺部不再工作,之前所存储的血液与能量也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命。当一个人的意识足够强大时,器官就有可能重新开始工作。所以现代医学在临床上会通过脑死亡与否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死亡。人体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人体有几种感觉,触觉,视觉,嗅觉,听觉,味觉等,当人体死亡之后,这些感觉都会慢慢地消失。那么在这几种感觉中,哪一个是最先消失的呢?有人猜是视觉,说是因为眼睛闭上了。虽然答案是对的,但是原因却没有这么简单。眼睛并不是在闭上之后就停止工作了,当我们面对强光的时候,我们的视觉神经依然能够感受到光线的存在。现在的电子设备都在比拼谁的影像技术更加先进,像素有多高,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人体本身的眼睛处理的图像更加复杂。而且人体的双眼能够同时工作,大脑得到的是三维立体的信息,需要的能量也就更多了。当人体进入死亡的状态时,人体内剩下的能量只有生前所留下的,面对眼睛这个能量大户,大脑会优先选择将其关闭,人体最先会失去视觉。其次失去的是触觉。在死亡的过程中,人体已经无法动弹了,触感的意义自然没有那么重要了。不仅如此,大脑为了保证自己能量的供给,会将血液,氧气等养料聚集到脑部。所以,除了一些简单的神经反射,疼痛,冷热等触觉神经都无法正常工作了。最后失去的听觉而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角,也就是听觉,恰恰反而是最晚失去的感觉。我们都知道,声音的产生是因为振动。所有物体发生振动都能产生声音,然后通过介质进行传递。声音产生以及传递的方式都非常简单,当振动传递到耳朵的鼓膜时,鼓膜会将这一振动传递至耳蜗,最终再由耳蜗把振动转化为电信号传递给大脑。所以对于听觉而言,它所需要的能量也是最少的。由于声音是通过波的形式传递的,这也决定了它的传递形式非常多样。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耳朵捂住,然后再说话,就会发现声音变得不一样。这是因为声音不仅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还可以在我们人体内传播。对于气体,液体以及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递的速度是最快的,对于经过身体的这一传播方式也被称为“骨传导”。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深受耳疾的影响,最终失去了听觉。对于一位音乐家而言,听觉的重要自然不用我多说。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依然能完成许多著名的钢琴曲。这是因为,贝多芬虽然失去了耳朵获取声音的能力,但是声音还可以通过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所以贝多芬依然能听到自己的钢琴曲,是通过含着一根棒子,另一端接触钢琴所实现的。一项来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调查表明,生命即将结束的人类依然还有无意识的听觉。在濒死以及死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不仅能够听到周围的声音,甚至还能对此进行思考。所以,即使没能赶上亲人的最后一面,你最后的低声细语他也还是能听到的。虽然地球上已经存在超过70亿的人类,但是对于人体的奥秘,我们还知之甚少。但是总有一天,科学家们会在科技发展的帮助下将这些谜底一一解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jth/1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