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第一次做苏珊娜·克拉克女士作品中文版责编的时候,我曾两次邂逅这个名叫“皮拉内西”的建筑师。在她之前仅有的两部作品(一部长篇《英伦魔法师》和一部短篇集《英伦魔法拾遗》)中,这位皮大哥就像希区柯克喜欢在他执导的电影中惊鸿一瞥那样,短暂地露了个脸。

在《英伦魔法师》中,他出现在第三卷《约翰·乌斯克格拉斯》,第页(出处为年新版,下同):

“当然啦,”斯特兰奇对齐尔德迈斯道,“他们把画面处理得太罗马式了——太像帕拉第奥和皮拉内西的作品了,不过他们也是无奈——他们就是被这么教出来的。人怎样被教出来,一辈子都难改,你知道的。作为一名魔法师,我就很难彻底回归自我——至少很难回归到只有自我——我身上有太多诺瑞尔的影子了。”

在《英伦魔法拾遗》中,他出现在第六个故事《汤姆·明风,或曰索尔斯比仙桥落成记》,第页:

“你是建筑师吗?”其中一个说着,朝科尼利厄斯大步走来,“我叫约翰·阿尔弗雷顿,诺丁汉的石匠。这位是维克莱先生,大名鼎鼎的工程师。我们等你来告诉我们这是要修什么。”

“都在这儿哪!”科尼利厄斯举起那本书(詹巴蒂斯塔·皮拉内西的《想象的监狱》)。

“哦,是要修监狱吗?”

“不,只需要修桥。”科尼利厄斯指着图中一座大桥,它旁边就是一座死气沉沉的监狱。

我本以为他只是个昙花二现的小人物,没想到在克拉克女士的第三部作品中,他摇身一变成为主角,而且拥有了给书冠名的崇高地位。为了防止剧透,我就不展开了——其实皮大哥第二次现身时已经给出了线索。离题一下:皮拉内西最著名的作品大概就是这组《想象的监狱》(LeCarceridInvenzione)了,我现在把它们一一贴出来。

试问读过《皮拉内西》的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是否有一种置身于皮拉内西式监狱的幽闭感?那数不清的大厅和廊柱,是否让你如入迷宫而无法自拔?那一长串代表日期的数字,在时间上刻下了一个维度,让本就复杂的空间变得愈发不可捉摸。

本书用日记体写成,其中包含一些目录,必然涉及条目的排序问题。

在英文原版中,是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

中文版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是原封不动,加注说明;第二是按照中文习惯加以调整。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在我责编的其他书中,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也采取了同样的处理方式),便把这些条目按照汉语拼音的顺序重新做了调整:

在某些地方,问了让逻辑自洽,不惜“篡改”原文。比如这一处英文,提到theOther是在O字头下面的,O字头后面紧跟的自然是P字头:

但是theOther在中文里变成了“那个人”,就应该出现在N字头下面的,后面跟着的也变成了O字头:

以上的处理还算简单。最难处理的还是一处文字的残迹:

老老实实逐字对译这些残字是说不通的,一定要先把原文中缺失的字词补充完整,再译成中文,然后把改抹掉的地方给抹掉,让中文也显得语焉不详、含糊不清,但一番努力之后还是能够还原出真相。以下便是努力加工后的成果:

最后提一下这本书的封面。护封沿用了英文原版,在工艺上做了一些本地化的调整。不惜成本地烫金,效果让人满意。

内封就没有沿用原版了,尽量做得简单,好拷贝到同系列其他两本书上:

封底左上角那么一小块儿地方也做了烫金(反正是整块烫金版一起算钱,不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其他两本为了和《皮拉内西》相匹配,也做了类似的封面设计。

三本书都是圆脊精装,内文用的顺纹纯质纸,从各方面来说,这是我作为编辑能提供的最适合实体阅读的纸质书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1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