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https://m.39.net/pf/a_4651571.html

文|东成西九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1、书中修身谦逊知礼

读《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磬宣竹下之风。

早晨在窗下通读《易经》,用松树上的露珠来研磨朱砂批阅评点;

中千在书桌旁谈论经书,只听见木鱼声和着竹林间的清风传向远方。

这是读书人的意境,读书不分时间和地点,只要你拿起书,专注于书中的内容,意境就会出来,这里重点是专注于读书。

2、锲而不舍百炼成金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干钧之餐,轻发者,无宏功。

磨砺自己的意志应当像炼金一样,反复锻炼才能成功,急于成功的人,没有高深的修养;做事就像使用千钧之力的弓弩一样,要有的放矢,如果轻易施为,不会建立宏大的功业。

成人难,成才更难,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数十倍的努力,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方向正确,锲而不舍的坚持,就能百炼成钢。

3、修德忘名读书深心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味风雅,定不深心。

做学问就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致力于研究。如果在修养道德的时候仍不忘记成败与名誉,必定不会有真正的造诣;如果读书的时候只喜欢附庸风雅,吟诗味文,必定难以深入内心,有所收获。

在世间中,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想出人头地就必须专注于某一方面,不能多而杂,否则就成了万油金了。

4、触类旁通乃真学问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一般人只会读懂用文字写成的书,却无法读懂宇宙这本无字的书;只知道弹奏有弦的琴,却不知道弹奏大自然这架无弦之琴。一味执着事物的形体,却不能领悟其神韵,这样怎么能懂得弹琴和读书的真正妙趣呢?

世事洞明皆学问,善于学习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到东西,书本上的是学问,是知识,但大自然和宇宙中的知识同样重要,不拘泥于传统,不拘泥于形式,善巧活学活用。

5、心地干净方可学古

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借寇兵而济盗粮矣。

心中有一方净土,能够做到纯洁无瑕的人,才能够研读诗书,学习圣贤的美德。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看见一个好的行为就偷偷地用來满足自已的私欲,听到一句好的话就借以来掩盖自己的缺点,这种行为便成了向敌人资助武器和向盗賊赠送粮食了。

知识是中道,本无褒贬,但是运用知识的人却因为德行迥异而结果不同。所以,一个人的德行是非常重要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心地无暇性情如水的人才能保证知识的中性。

6、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研读诗书却不洞察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只会成为一个写字匠;当官却不爱护黎民百姓,就像一个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强盗;讲习学问却不身体力行,就像一个只会口头念经却不通佛理的和尚;创立事业却不考虑积累功德,就像眼前昙花一样会马上调谢。

一个人的求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否则就成为书呆子,变成文字的工具了,当官也好,做其他的专业和学问也罢,都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落地实用,在实践中修正,在事件中修悟,否则就是一个无用之人。

7、兢业心思潇洒趣味

原文】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满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求学的想法,行为谨慎,忧勤事业,也要有大度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清苦克制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此又如何去培育万物成长呢?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把学习当作是一件苦差事,那就说明还不是很明白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有可能说明你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学问。因为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可能去坚持,并且一无既往的深造延展,否则就很难掌握治学之道的。

8、触物会心举一反三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快;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鸟的声音和虫儿的鸣叫,都是它们传达感情的方法;花的艳丽和草的翠绿,都是体现着道义的纹饰。读书人要心灵透彻,胸中光明,这样接触到任何事物才能心领神会。

物也好,景也好,如果仔细观察都能悟出真理,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所在,也是在宇宙之道。作为一个读书人,不能只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1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