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直言,未来有出息的学生,在班里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夙愿,孩子也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出人头地”。 所以从小到大,学生们认真学习,都在为第一名努力,在大多数人眼中“第一名”就代表“有出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往往在班级里排在第一第二名的学生,长大后不是发展最好、最有出息的。 班主任直言:毕业后有出息的学生,在班里往往是这个名次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班主任曾经直言:长大后真正有出息的孩子,基本上都不是班里的第一名和第二名。 而根据这位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学生们的后续发展,老师发现,未来有出息的学生,大多在班里排第十名左右的名次。 而那些曾经在班级里排第一第二的学生,长大后的成就很一般,并没有排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发展好。 知识延伸:什么是“第十名效应”?实际上这位班主任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在教育界有一种现象就是“第十名效应”,大概内容就是: 班级里最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成绩最好的那几名,而是班级里排名在第十名左右的学生,这就是“第十名效应”。 “第十名效应”不是空口无凭说出来的,年,杭州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参加毕业生的组织的聚会。 在这一次聚会中,周老师发现,毕业后有所成就、“混得”不错的学生当年的成绩都很一般,但是当年班级里名列前茅的学生毕业后却没什么“出息”。 随后周老师用10年的时间追踪了上百名学生,发现那些在小学时排名在7—15名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名次进步的比例达到了81.2%。 从此便得出了结论:长大后更有出息的学生往往不是班级中的前三名,而是七八名后到十一二名的学生,也就有了现在的“第十名效应”。 为什么有出息的不是第一第二名?第十名效应有何依据?“第十名效应”也不是空穴来风的,有专业的老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性分析出“第十名效应”的3大主要原因: 前三名学生的知识面较为狭窄,十名左右学生知识面广 排在班级班级前三名的学生,往往就是班级里的“学霸”,但也有很大程度上是“书呆子”,只知道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对于课外阅读和知识延伸的内容很少涉及。 而十名左右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往往喜欢学习课本外的知识和内容,知识面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见识和眼界更广,未来更有发展的可能性。 前三名学生学习压力大,十名左右学生学习更轻松 作为班级前三名,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和表扬,身上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每一次考试都“如履薄冰”,担心辜负了更多人的期待,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而十名左右的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压力,而且他们的抗压能力更强,所以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更加激励自己,学习压力小,心态也更轻松,更容易学习进步。 十名左右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班级中的前三名往往都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几乎没有娱乐玩耍的时间,长时间思维也被框住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而十名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相比之下有很多自由时间可支配,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特长,收获往往更多,所以未来也会更有出息。 人人都应该追求“第十名效应”吗?“第十名效应”的确有道理,很多家长了解后开始让孩子盲目追求班级中的第十名,这样真的能让孩子“有出息”吗? 如果家长盲目或刻意让孩子追求班级第十名,反而违背了“第十名效应”的初衷,实际上,第十名效应的重点在于学生自由、没压力的成长和学习上,而并非是“第十名”的名次上。 “第十名效应”也恰恰给学生和家长一个警醒,真正有出息的人并不是分数最高的,而是综合能力最好的。 如果盲目追求高分数,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和兴趣爱好,这种强迫出来的好成绩并非学生本意,能维持的优秀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学生和家长也不要盲目追求“第十名”,只要学生能认真学习,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眼界,心中有目标的前进,就一定能取得相对应的成就。 写在最后: 在“内卷”的今天,不论哪一阶段的学生其实都承受了很多的压力,但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多样、全能的人才。 分数好自然有好处,但不能把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全面、综合发展才是真正有用的人才。 你如何看待“第十名效应”?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jsth/13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甄嬛传原著妙音娘子的昙花一现,只因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