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小亮老师的博物课
提醒下:今天是《小亮老师的博物课》的最后一天团购时间,过了今天,之前的加10元送三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活动取消,恢复正常的团价啦,详情见碎碎念~ 以往我在公号推荐的科普书,大部分都是国外的,而今天要给大家种草的是一套中国本土自然博物书,它通俗有趣,长在了叮当的阅读点上,连我读起来也津津有味。 它就是《小亮老师的博物课》 张辰亮/著蔚洋等/绘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装帧:平装6册 原价:.80元 适读年龄:6岁+ 这套书适合5岁以上孩子阅读(阅读量大可以5岁+),7岁+自主阅读,上不封顶。(从我的阅读感受来说,大人看确实也相当长知识。) 只是文字书,亲子共读,确实相当费妈,我每次讲完两到三个章节,一小时就在口干舌燥中溜走了~ 全书包含6个分册,覆盖博物学6大领域—— 讲述了贴近孩子的60个主题、个常用知识点。 介绍了超过种动植物和自然现象,7种博物学认知方法。 《不可思议的花草树木》 《无奇不有的昆虫世界》 《大开眼界的陆地动物》 《深不可测的水生动物》 《奇趣无穷的飞鸟乐园》 《叹为观止的自然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主题下都有很多拓展内容,不只局限于标题事物,关于该事物的外延内容相当丰富。 整套书文字量比较大,每个小章节,大概8-12页,我差不多是每次和叮当读2-3个章节。 整套书配有幅全彩插画,配合文字辅助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的插图风格并不统一。 有的写实,有的写意,有的用作分析。 有可能某些图片太过真实,我在读时感到不适(叮当是完全不怕的),放些图给你们感受下。 还有些风格的图片,有的看起来比较模糊,需要配合文字去观察理解了。 排版方面,作为科普书字比较多,但这套书字体算比较大的,排版也很疏阔,看起来却没有局促感,很舒服。 1作者是谁? 整体书看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作者小亮老师能“化腐朽为神奇”——他用通俗、有趣的讲述让科普知识变得无比生动,让阅读变得充满乐趣和温度。 这里不得不先提下本书的作者张辰亮,可能不少家长都有耳闻。 对,就是那个高冷萌的“博物达人”——“无穷小亮”。 张辰亮,本科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昆虫研究专业。知名科普人。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生态专委会委员,北京市科协理事,中国科协“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他现在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融媒体中心主任、《博物》杂志副主编。从事科普工作近十年,擅长动植物科普,所著《海错图笔记》被教育部列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 他是微博“博物杂志”的运营负责人。 “微博杂志”拥有1万粉丝,年度百大视频号。 算上其他平台,张老师的粉丝超过了两千万,专注传播科学知识的“博物达人”。 原谅我孤陋寡闻,最开始我其实并不知道他的,被编辑强力推荐一番后,出于好奇翻了下他的微博,哈哈~ 幽默 凡尔赛式傲娇 解答很风趣 张怼怼 低调达人 再来看一下博物杂志的文风(虽然已经移交给团队打理,但文风未改) 打!别惹熊!你惹不起! 温馨提示:不能吃!别惦记。 烤肠?怕是看饿了! 总结来说,张辰亮的科普既专业,又接地气,真正做到了让“圈外人”听得懂,学得会。 为什么要创作这么一套适合孩子阅读的科普书呢? 导言中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做了近十年的科普工作,现在也有了女儿,当她开始认识世界,对什么都好奇时,每次她问我“这是什么?”的时候,我就在想:她马上要听到她一生中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我应该怎么说,才能既保证准确、不糊弄孩子,也能让孩子听懂呢?他回忆儿时母亲为他解答自然现象的情景,觉得孩童时期得到的知识,给人留的印象最深。 如果能够以科学为原则和基础,用有趣的语言和形式来阐述,孩子们会更乐于接受,易于吸收。 用有趣味、有温度的博物学,回答孩子的人生第一问。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就是这样一套书。 接下来来详细说说,这套书好看在哪? 2主题丰富、贴近生活 前面我们用数字罗列了这套书的知识点: ●贴近孩子的60个主题、个常用知识点 ●超过种动植物和自然现象 ●7种博物学认知方法 下面我再用图片形式,感受下为什么称得上为“博物课”—— 1.《不可思议的花草树木》 了解一下: 脐橙为什么有肚脐? “肚脐”原来是脐橙的副果啊, 那其他水果有副果吗? 木瓜、柿子椒都有哦—— 蛇果是蛇爱吃的果子吗? 蛇果跟蛇一点关系都没有! 都是音译“惹的祸“ 无花果到底有没有花呢? 有的有的 2.《无奇不有的昆虫世界》 为什么蚊子会叮人? 不是所有蚊子都叮人 被叮了怎么才能不痒? 夏天是蝉鸣的季节! 蝉到底是用哪里发声的呢? 3.《大开眼界的陆地动物》 小朋友最适合养什么动物? 仓鼠是不错的选择。 书中讲了仓鼠的种类、养仓鼠的优缺点、怎么养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详细。 为什么不能投喂动物园里的动物? 不投喂动物就没有乐趣了吗?当然不是。 作者讲了观察动物的方法,能让我们获得一些灵感。 4.《深不可测的水生动物》 章鱼、乌贼和鱿鱼谁的腿多呢? 乍一听是否觉得傻傻分不清呢? 这三种动物可不是同一种哦。 鲸鱼喷出来的是水吗? 鲸鱼喷出来的不只是水, 而且不同的鲸鱼喷出的水柱也不一样哦。 鱼也是分地盘的! 鱼在水中是分层生活的。 分为上层鱼、中层鱼和底层鱼。 5.《奇趣无穷的飞鸟乐园》 鸟每天都回家睡觉吗? 鸟其实睡觉的地方很随机, 那它们为什么还要筑巢呢? 鸟的窝有很多种: 麻雀为什么蹦着走? 麻雀其实也会迈腿走路, 关于它为什么老是蹦着其实还没有定论。 也许未来,你会解开这个迷惑。 猫头鹰白天怎么睡觉? 除了讲猫头鹰怎么睡觉, 作者还讲了如何观察猫头鹰, 它的耳朵在哪里、听力为什么那么好 等有趣的问题。 6.《叹为观止的自然现象》 天上怎么有那么多种云彩? 云彩是怎么命名的, 如何分辨是什么云彩呢? 只要抬头就能看到云彩, 你认真观察过吗? 听了书中作者对云彩的描述, 真的想每天都抬头看看呢! 月亮是怎么来的? 月亮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天体,可是关于它的冷知识你或许不太知道哦。 比如:从不同的半球看月亮,是不一样的。南半球看到的月亮上面有只兔子!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你想过我们的天空是其他颜色吗? 有没有可能呢? 大海大湖为什么看起来也是蓝色? 书中有答案。 3科普知识不高冷 通俗有趣接地气 小亮老师科普的最大优势,我觉得还是在于他的语言风格,真的非常地接地气,就像平日里和你面对面聊天那样,娓娓道来。 且把专业的科普知识讲得诙谐有趣,太好玩了。所以哪怕是一个章节八九页,读起来很顺畅。 摘录几段大家感受一下—— 《植物可以吃掉虫子吗?》食虫植物不是没了虫子就活不了,它们只是把虫子当成零食。《种西瓜籽会不会长出新西瓜呢?》黏液的作用是防止西瓜籽过早地发芽,相当于给西瓜盖上了小被子,西瓜籽就在被子里睡觉。如果不让它睡觉的话,它可能在西瓜里就忍不住发芽了。《臭屁虫是怎么放屁的?》描述放屁虫如何放屁《为什么鹦鹉、八哥会说话?》把鹦鹉拟人化《海豹、海狮、海狗、海象怎么区分?》讲到海豹,让我们趴在床上试试,两条腿并拢伸直,脚尖朝后,往前爬,感觉一下脚是不是完全帮不上忙,只能拖在后面?海豹就是这样的。《鸟是恐龙进化来的吗?》我们的身边充满恐龙,麻雀、喜鹊、燕子、鸡、鸭等,这些鸟全都是恐龙。你吃的鸡腿、烤鸭,其实就是恐龙肉。你是不是有点儿不敢相信呢?科学家很长时间以来也不敢相信。《最会交朋友的“大老鼠”!》水豚长着一张“好像没睡醒的脸”;水豚不会和天敌搏斗,而是会“一心一意地”逃跑。《小燕子冬天飞到哪里去了?》说雨燕的飞行能力强《向日葵晚上会跟着月亮转吗?》向日葵会甩头吗《难道雨林里也有仙人掌吗?》昙花为什么晚上开《毛毛虫为什么会排队?》讲毛毛虫的这篇最搞笑4通俗与专业相结合 不失严谨 虽然说语言风趣幽默,但内容都是建立在尊重科学、讲述事实的基础上,并不会为了博眼球吸引阅读而故意为之。 张辰亮老师是科班出身,在科普行业深耕了十来年。在科普过程中,他对读者的阅读兴趣、科普知识的传播方式进行了不断的研究总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通俗与专业相结合: 小亮老师的书中会出现一些专业术语,但在术语前后他会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进行铺垫和解释。 在《天上怎么有那么多种云彩?》中,他对一些现象是这样描述的—— 为了说明积雨云的顶部是平的,他举例说,就像一个个子很高的人走进教室,他的脑袋能顶在天花板。 积雨云就是这样,它的脑袋顶到了对流层的天花板,没办法再往上长了,只能平摊着长。 这么讲就很形象了,孩子容易理解。 坚持思辨,去伪存真: 在《麻雀为什么蹦着走?》这篇文章里,对于“麻雀关节不能弯曲,致使它没有办法迈步走,只能蹦着走”的说法,小亮老师以网络流言和《科学课》杂志的争议文章为例,告诫大家不要盲听盲从。 他用生活中的事实以及专家朋友的表述,来客观说明麻雀其实也会迈步走。 至于麻雀为什么喜欢蹦着走,小亮老师称还没有定论。他鼓励孩子们进行研究和思考。 对于存疑的内容,多方考察、 《是熊猫还是猫熊?》——小亮老师做了非常详细的求证和分析。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了学者们的考证,还特意询问了朋友,用了大量的文字谨慎地给出结论。 5科学知识之外的美好情怀 ●自然的引领,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特质。 读《小亮老师的博物课》,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他对自然万物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也用这种情怀感染着读者。 书中他讲了不少小时候玩昆虫的故事。 讲到菜粉蝶,他说可以在小木棍上系上白纸片,来回挥舞。雄性的菜粉蝶会误以为那是雌性菜粉蝶,会跟着你来到屋子里。 你要迅速关上门,屋里头就有很多菜粉蝶飞来飞去,非常好玩。 听了他的描述让人忍不住想试试。 讲到瓢虫,也有个有趣的玩法—— ●保护动植物、爱护环境的理念 小亮老师在很多章节都提到了对自然生命的保护,由日常的“小事”引出保护环境的“大局观”。 《我们可以摘野花吗?》讲了公园的花不要摘,要有公德心。野生的花更不要摘,那会破坏环境。 “植物生长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它们辛苦成长一辈子就是为了开花、结果、繁衍后代。你摘了,它的努力就白费了。” 《放生小动物就是做善事吗?》讲了有很多错误的放生行为,不但保护不了动物,还会害了它们,甚至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放生有很多注意事项,我们要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在合法的组织下进行放生。 《我们还能吃到鳗鱼饭吗?》讲到世界上主要的两种食用鳗鱼已经极危和濒危,而人工养殖还不能够挽救它们。 如果你想为拯救鳗鲡做一些事情,可以先不吃,这也是为保护环境、保护濒危物种做贡献。 ●爱护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尊重科学,敬畏生命。 《为什么不能投喂动物园里的动物?》—— 动物们的饭菜都是非常科学营养的食物,而游客投喂的多属于“垃圾食品”。动物吃了有可能生病。 他更建议观察动物们的生活习性,那样也很有趣。 《怎么会有五颜六色的宠物呢?》对于那些虐待式为动物染色的行为,作者强调这对动物和人类都是有害的,呼吁大家不要购买。 《该怎么救落巢的小鸟?》中说,最好不要把落巢的小鸟带回家,要分情况来处理,还列出了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的电话。 6一些其它介绍 1.可以配合音频来使用这套书 书后提供了喜马拉雅课程收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ncth/10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豪门作女rdquo程晓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