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代价
你的身体会说话 此项目由上海市科委科普指南项目资助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承担 美丽的代价文/张骋娇编辑/陆璐她睁开眼睛,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她感到嘴里又干又涩,很想爬起来喝口水,却又觉得昨天晚上没有呕吐干净的食物已在身体内生根发芽,如果喝水,就会像春天的雨露一样,滋润那些萌生的脂肪细胞们茁壮成长。她摸摸肚子,捏捏大腿,好像在揉捏一个即将腐烂的西红柿,如果一不小心破了,腐败、鲜红的汁水将浸湿床单,空气里刹那间就会弥漫起一股令人作呕的味道。 仿佛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活着,包括她自己。“起床,还是不起?”在模糊的意识中她感到纵使起床,面对她的一整天也无非是在吃和不吃之间挣扎,无非是暴食一顿,然后吐掉,然后再暴食,再吐掉……直到入夜以后,精疲力尽地躺倒在床,等待同样噩梦般的明天到来。 如果她们与食物为伍,她们同样也与食物为敌,食物就像是一种情绪麻醉剂,暴食就如同抽烟、吸毒一样的上瘾。抠喉、挨饿、终日萦绕的关于肥胖和体形的念头……她们既无法抛弃这个“坏朋友”,也难以与之和平共处,终日生活在一片阴霾之中。 神经性贪食症 这样的一群人在医学上被称为“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而她们所患的那种疾病,被称为“神经性贪食症”,隶属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她们经常会无法控制地大量进食——避开所有人,搜集一大堆零食,独自在屋中敞开肚子大吃大喝,然后呕吐或者服用泻药、减肥药。她们的食量惊人,就像一个食物焚化炉,所吃下的尽是高脂肪、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蛋糕、饼干、雪糕、油炸食品等等。这不是自我毁灭吗?事实上,并非那些萎靡不振的胖女孩才是病人,很多患者体形正常,甚至身材消瘦。英国戴安娜王妃曾经详细描述了在神经性贪食症折磨下长达7年的抗争。据安德鲁.莫顿所著的《戴安娜——她的真实故事》中披露,与查尔斯王子蜜月期间,戴爱娜就曾在一天之内暴食及呕吐超过4次。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并且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倾向性。一开始,贪食症只广泛发生在食物供应充足的西方国家,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包括贪食症在内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已经趋于全球化。在亚洲,尤其以经济发达的日本和香港为甚,发病率已经接近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国大陆,贪食症的患病率为1%~3%,有90%的贪食症患者是女孩(故而,文中多用“她”代指所有患者),基本都是青春期发病,大部分患者是发病3~5年以后才到精神科治疗,还有很多人从未求助过专业人员。网上各大论坛和高校BBS的健康或时尚版,时不时就会有人跳出来高呼“我又BS(暴食)了,救救我吧!”对她们而言,暴食是一种羞耻,而网络是安全的,至少没有人知道她是谁。虽然完全符合神经性贪食症的患者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一些属于病态进食行为的人群比例较高,尤其在大学生和中学生里,这些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至于为何如此?过于完美主义的认知偏差、早期私人空间被侵犯、席卷全球的“节食大动乱”、以瘦为美的社会期待都是其中的罪魁祸首。当然,也有研究者发现,它像其他许多的心理障碍一样,也有一定家族性,可能有遗传因素,但这方面的研究毕竟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具体病因仍存疑惑,有待进一步查证。 因生物学机制到目前为止尚不明朗,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出现。但是,就神经性贪食症的严重性以及慢性发展而言,治疗并非是一个最好的办法,通过广泛的教育和其他干预措施进行预防远远好于坐视它的发生。国外研究表明,采取预防措施应该先在中学女孩中筛选出那些具有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高危人群,并专门给她们提供预防措施,重点在于宣传女性在青春期体重增加是正常的,过度限制热量的摄入反而会增加体重。预防胜于治疗,这些对预防措施的探索可能是人们对付贪食症的最大希望。你的身体会说话,心理冲突躯体化 这就是美丽的代价。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先联系后台 你的身体会说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ncth/5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昙华林诗一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