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一下↑↑↑↑↑↑结缘

不吃海鲜野生动物则怨债少,斋身;不串门则是非少,斋心。不为斋戒已成斋戒,以此福份当能顺利度过疫情险滩。

有人写文章说庚子年有大灾。若以如今之政通人和,有灾亦会化解。因为如是心、如是相。

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

佛陀见到无量以恭敬心来到此法华会所者,都是志求佛道者。知道他们曾经从诸佛闻种种方便说法。如今见到他们,释迦牟尼佛当即动念:如来之所以出现于世间,就是为了说佛智慧,现如今说法,正逢其时。

佛智慧的受法众要排除钝根小智人和着相较慢者,因为只有正直舍方便的菩萨才能明了这个法门。为什么呢?

钝根小智人心智障碍多,听人说不着相法,他根本没有办法理解和接受。就好比世间人数学解题,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有的学生讲了很多遍,他就是转不过那个弯。钝根小智人虽然不灵敏,但至少承认自己不聪明。听不懂时,倒也不容易生起诽谤。

着相骄慢者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原本心里就有成见,他以这个成见来印证说法者。如果说法者所说与他心中的成见不一样,他就会对立抬扛,乃至诽谤。

比如,当“真法不可言传”的观点不符合他的“着相真理”成见时,为了维护自己的着相真理,他会沿着与佛法对立的业习,攀扯出佛法骗人的结论。法华大会开始前五千人离场的原因就在于此,因为他们最容易造诽谤业,故而加持他们离场,也是爱护他们的缘故。

佛法如此,世间法也是同样。有时候大家讨论某个问题时,不约而同要避开某个着相骄慢者。因为他若在场,讨论没法进行,他着在我见相上,就是喜欢唱反调。

菩萨正直舍方便,因为“正”,他能不偏不倚不着相,因为“直”,他能无障无碍尽通达。这样的菩萨,愿意舍去方便法,不会着在佛陀的手指头相上,而是能顺着佛陀手指头所指,见到天上那轮明月。由于见到了明月(真心本性),疑惑之网自然尽除灭。因此佛说,此一千二百罗汉全部都当作佛。

佛陀如今说法,亦如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的说法仪式一样,为大众演说无分别法。

能听到这个无分别法是很难得的,有四难。

首先,遇到诸佛出现于世间,这个机缘很难。

其次,恰巧逢到佛陀说这个无分别法亦很难。

比如,佛出世后,示现成佛前,不可能听到法华经。成佛后,为成熟众生善根,一开始并不点破,只以三乘法示现。而在这个期间有不少修行者等不到佛陀开示法华经,就已经从这个世间入灭了。更别说佛在宣讲法华经时,娑婆国土还有许多众生正在无明蒙昧中,根本就不能觉知此等大事正在进行中。

第三,由于上面两难,世间众生在无量无数劫中,要想闻到法华经是非常困难的。

第四,即使闻到了法华经,能够听懂这个无着法者更加难。他们就好比是优昙花时时乃一出,非常的珍贵难得。故而常为一切所爱乐,天人所稀有。

若是听闻此法能够欢喜赞叹,乃至发出一言,当下就已经供养了一切三世佛。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就好比世间人赞叹花种得好,此花主人闻之亦欢喜一样。又好比学生听懂了老师的课,老师心中入如同吃了蜜糖,心中欢喜胜过世间一切一样。

此无着法(无分别法)为三世一切诸佛所说,闻此法能够领悟到其中的要旨,当下赞叹此法,就是赞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因此,这样的人非常稀有难得,珍贵更过于优昙花。

佛陀接着对法会大众说:“你们不要再疑惑了,我这里代表一切法王普遍告知一切大众:诸佛唯以一乘道教化诸位菩萨,没有所谓的声闻弟子。”

秘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者,为言语秘。而此无着法之秘,不仅不可言传,乃至不可思议,故为“秘”。虽然说“秘”,是对修行未到那个境界的人说是秘;修行到了那个境界,自然就明白了,原本平常得很。

就好比有些人说神通,正因为他们没有,故而觉得玄秘。由此玄秘妄念又攀缘出两类现象,一类是希望探索玄秘,求修神通之法,另一类是否定玄秘,认为是骗人。妄见心思,勿外乎就是从这两处倾斜,失去中道。

佛陀继续说:“舍利弗,你们这些声闻以及菩萨,应当知道这个妙法是诸佛的秘要。能为末法惭愧清净、志求佛道者广赞一乘道。”

舍利弗等声闻及菩萨先前修行的本来就是一佛乘。佛陀为了恒顺众生的缘故,方便冠之以三乘名相。如今一点破,这些声闻及菩萨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秘要。佛陀希望这些懂得秘要的弟子们亦要向三世诸佛一样,以一佛乘教化大众。

在五浊恶世时,有两类大众,一类是耽乐于五欲的众生。他们不会进求佛道。这类当来世的恶人听闻佛说的一佛乘,必然迷惑不懂而不能信受,往往还会因诽谤破法而堕入恶道之中。另一类是听到此法惭愧清净能志求佛道者。此类众生才是法器,当为这些人广赞一乘佛道,令他们觉悟成佛。

在偈言的最后,佛陀进一步开示说:“舍利弗你应当知道,诸佛的法就是这样的,以万亿种方便,随合宜的时机而说法,那些不习学者是不能了解这个道理的。你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这样的事,心中就不要有疑惑了。应当心开意解生大欢喜,自知自己当作佛。”

佛陀以万亿种方便随宜说法,那些没有修学过佛法的人,道听途说佛法的人是很难了解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为人起码的修养之一,亦是保护自己的方法之一。对自己未知的事物而妄加评论者,往往容易遭祸患,更何况是佛法呢?佛法引领众生觉悟,与佛法唱反调者是在为自己造痴业。某些读者发表言论时,当三思而后行。

方便品第二(20)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妙法莲华经》诵读,听完都开悟了,感恩!愿菩萨保佑

佛说佛教:无德无行而取厚利,必有奇是祸;善行善德而受磨难,多有后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pzth/1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