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导写及范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90后张霁入选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刚毕业就收获了万年薪offer的张霁并不是大家眼中的“天才”,经历高考失利的他,选择复读,却仍只考上一所普通院校。在大学里他没有肆意挥霍青春,各科成绩优异,拿下了多项比赛证书,考入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继续丰富提高自己。

材料二: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在论文《致谢》部分这样写道:“我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我十二岁时离家。十七岁时,父亲因交通事故离世,我哭得稀里哗啦。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鳞、周末钓鱼。那些年里,方圆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脚测量过无数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摸黑逃回家中。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上课的时候,因拖欠学费而经常被老师叫出教室约谈,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打着寒颤穿过那条长长的过道领作业本。这些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古人说:“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体会、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审题:

材料一主要讲90后“天才少年”张霁不断努力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事迹;材料二主要讲中科院博士黄国平论文《致谢》部分内容,其中讲述了他在童年、青少年时期家庭条件非常差,他克服种种困难.两则材料讲述两个成功的人,为了自己的成功,他们面对很多困难,但是没有止步,仍然不断努力,不断提升。再结合提示中所给的“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可以进一步立意。

"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是说,一个大圣人,再怎样恶劣的状况,无论如何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直正有大智慧的人,根本不会受环境的困扰,反而可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从材料来看,无论是张霁,还是黄国平都有过恶劣的状况,尤其是黄国平,他生存的环境可谓很差,但是他没有走上绝路,能够从重重困难中解脱出来,应该就圣人和智者。古往今来,大凡成功者,都应该有过张霁或黄国平的经历,遭遇过失败和挫折,或者是各种环境条件极差,他们能够最终成功,就说明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是真正的圣人和智者。因此,写作的时候,可以由此角度进行立意。

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文章整体安排成“总一分-总”的结构形式,主体安排成层进式。第一层可以列举那些有过悲惨遭遇人的事例,比如孔子、司马迁、苏武、史铁生、江梦南等人;第二层分析他们为什么能从悲惨遭遇中走出来,并有所成就;最后可以针对当今天社会和青年人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做“圣人和智者”。

立意:

1.能够战胜困难的人是真正的智者。2.圣人不会被被恶劣环境困扰。3.人要敢于与困难作斗。

下水文

直面苦难,一蓑烟雨任平生

安慧

昙花夜放,却经历了整个白昼的等待;蝉鸣一夏,定蛰伏了几个四季轮回。剑锋出磨砺,梅香发苦寒。古人说:“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身处逆境,自当昂首迎接风雨洗礼,有道是——人生岂无风雨,何不迎难而上,做一个奋楫扬帆的智圣之人。

毕淑敏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必定下雨,某些日子势必黑暗又荒凉。”自古洎今,被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不胜枚举。酌古:秉笔直书,留下史册照尘寰,司马迁忍辱含垢;忠心耿耿,一爿赤心终属楚,屈原汨罗放逐;以身赴国,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含冤被误。斟今:史铁生文风卓荦,却只能埋身轮椅之中;江梦南学识渊博,却失聪于无声的世界;陆鸿博爱众生,亦有身体疾患之苦。大浪淘沙,苦难的烟尘却不能湮没他们奋进的生命星曜青史。风起云涌,天要下雨,人生无常,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向苦难低头。君不见,天才少年张霁面对人生的失意,高考的失利,不屈从命运的摆布,复读、苦读、攻读,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君不见,黄国平幼年丧亲,出身寒微,仍以抬头之姿面对人生困境,寒窗苦读,终得金榜题名,归来仍是少年。风雨虽无常,但信念却有常。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把所有的黑夜归还给山河,把所有的懈怠归还给过去,把所有的不平留给昨天。经历风雨见彩虹,闯过隘口一马平川。正如尼采所言,“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新时代的领路人如是寄语我辈青年。不惧来路多风雨,直面苦难砺人生。揆诸往昔,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土致力于中国的救亡图存,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对看不到曙光的未来,仍然坚持信仰,奔走于危难之中,终迎来新中国成立。目视当下,总有青年止步于困难前,被丧文化和模鱼生活消磨斗志,陷入于躺平、摆拦的泥潭,做“澳涅金式多余人”,游于社会奋进轨道的边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代青年应做心向远方、坚持信仰的后备军。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百年回首,自请长缨。

风雨之后,眼前便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前面就是布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会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人生岂无风雨?自信挥戈能避日,河山依旧战旗红。直面苦难,锻造自我,一蓑烟雨任平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pzth/1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