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教案可
如何治疗白癜风偏方 http://m.39.net/pf/a_4786525.html 教学设计 教学随记 各单元重点知识汇总(字词/句子/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一)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一、激趣导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发芽了,柳条青了,桃花开了……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春景吧!(课件展示桃花盛开的图片) 二、学做记录卡。 1.看到这么美丽的桃花,你最想做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交流) (1)最想上前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味道? (2)最想走近观察桃花长什么样儿?(课件放大其中一朵桃花)说说你看到的桃花是什么样子的。 (3)还有同学课外了解了关于桃花的一些知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同学们对桃花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现在就请大家把了解到的信息整理成一张记录卡。 名称:桃花 样子:花骨朵儿胀鼓鼓的。已经绽放的花朵,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圆形。 颜色:粉红。 气味:淡淡的清香。 其他: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颜色还有鲜红的、纯白的。 3.仔细读读这张记录卡,说说这张记录卡是从几个方面记录桃花的。你能借助这张记录卡介绍你观察到的桃花吗? (1)全班交流。 (2)比一比谁介绍得最好。 三、借助记录卡,写一写身边的植物朋友。 1.同学们,我们身边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走近这些植物,去了解它们,和它们交朋友吧。 2.我们也来给自己的植物朋友做个记录卡。 3.借助记录卡,来写一写我们的植物朋友,要求:写之前再去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也许你会有新发现。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了解学生是否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了。 四、交流作品,修改习作。 1.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 2.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可以一起交流,借鉴别人的优点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誊写习作。 学生誊写修改后的习作。 (二)习作:看图画,写作文 一、谈话引入,激趣写作。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2.指名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3.教师小结过渡:是啊,放风筝是一项有趣的活动,适合一群人一起玩。看,这里也有一群小朋友正在放风筝呢!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1.师导入:我们写看图作文首先要观察图画,观察图画要有一定的顺序,你们知道观察图画有哪些顺序吗?(由远到近、由人到景、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等) 2.再看图画,按顺序观察图画。 (1)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观察。 ①观察整体画面,说清楚是谁和谁一起放风筝。 ②说清楚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放风筝。 (2)按顺序观察。(部分观察) ①观察人物。图中主要的人物是谁?他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②观察其他的人和场景。 三、想象画面,将画面由静变动。 1.过渡: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都知道了画面的内容了。但这还不够,如果我们能让这幅画动起来,如电影一样,精彩纷呈,那该多好!要将它动起来,就得靠我们的一项本领,那就是——想象。(板书:想象) 2.想想放风筝时遇到的困难。 (1)过渡:看图作文的想象是以画面上的人或事为基础的,让我们带着想象,再来看看画面上的人物吧。 (2)指导写出图中小朋友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师总结:大家看,通过我们的想象,静止的画面变得如此生动。 3.刚才我们运用了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方法,透过人物的外表,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下面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来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1)再细致观察。 (2)同桌之间说一说图中主要人物的神情、动作,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3)全班交流。 (4)老师总结:我们的交流很成功,因为你们学会了将静态的画面想象成动态的画面,学会了通过人物的外表看到了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看图的技巧,这就是看图作文的诀窍! 四、谋篇布局,完成习作。 1.指导按一定记叙顺序来写。(从整体到部分) 2.注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生习作,师巡视辅导。(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 五、总结方法,学生习作。 让我们再次回忆今天我们学习写看图作文的方法吧。我们采用了观察图画的方法,观察的时候采用由整体到局部、由主体到细节的顺序,这时候,观察到的图画是静止的,我们靠的是想象让画面动了起来。再透过人物的外表,揣摩人物的内心,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这就是看图作文。 六、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同桌交换读习作。 2.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否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 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三)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学生独立习作。 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 点评: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读了小作者的这篇习作后,你就会知道了。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四)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一、激趣入题,引导探究乐趣。 你们做过哪些实验,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就来回忆一下这些实验的内容和过程。 二、组织活动,示范引导。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乌鸦靠它的聪明才智喝到了水。我们今天就来做做这个实验。那么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什么呢? 1.出示实验所需材料:小石子、瓶口小的瓶子、水。 2.开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做实验时动作是怎样的?(先……再……最后……)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3.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4.反馈、评价。 (1)小组讨论,再派代表针对上述问题讨论交流。 (2)师生共同评议。 5.口述练习,随机指导。 三、回顾自己的实验,完成习作。 1.把自己做的实验过程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实验时的心情变化和实验中有趣的现象。 2.学生自由习作,放手试写全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作业。 完成习作。 (五)习作:奇妙的想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两篇课文都充满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它们奇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它的奇妙之处。 二、引发想象,创编故事。 1.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1)出示题目。 《最好玩的国王》:想象国王怎样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让人觉得好玩? 《一本有魔法的书》: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小树的心思》:小树有什么心思呢?它想干什么呢?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这颗星星为什么会躲在草丛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 《手罢工啦》:人们仰赖其吃饭、写字、画画、玩游戏的手罢工啦,这是怎么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小土豆会滚到哪里呢?又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会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2)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想象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2.学生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1)举例文,悟写法。回顾本单元两篇文章以及习作例文,品析课文想象的精妙之处,说说他们是怎样展开奇思妙想的? (2)自主选择题材,自拟题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或自己的想象,自主选择一种题材,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3)想象情节,讲给同桌听。 三、作业。 学生完成习作。 (六)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一、谈话导入,引出文题。 1.出示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热心肠、智多星、乐天派、昆虫迷、小问号、小书虫、幽默王子、故事大王、运动健将…… 2.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 二、议一议,拓展思维。 1.再读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 2.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3.你还想到了哪些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形容谁? 三、明确主题。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件出示:亲人、同学、朋友…… 2.你最想说谁?他哪一方面的特点让你难以忘记?(性格、特长、品质、爱好……) 3.课堂交流。 四、指导习作。 1.引导学生回忆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 2.引导观察,发现特点。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感悟描写人物的方法。 (2)教师小结:可见,我们在描写人物时,恰当地运用这些描写方法,才能将人物的特点展现出来,语言才会生动。每个人的特点不同,描写人物的时候不可能把语言、神态、动作等都写到,所以要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表达方法。 3.教师出示范例,学生读一读。 (1)指名反馈:写的是谁?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体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2)品读例文中的语句,学习小作者出色的表达。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完善习作。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欣赏佳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我的“花迷”爷爷 有人迷棋,有人迷戏,还有人迷球,而我爷爷迷的是花,他是一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花迷。爷爷爱花,可真爱到“顶”了。为了得到奇花名花,他四处买花种,每次去书店也总不忘买几本有关养花的书。 记得有一天,天还没有亮,我正甜甜地睡着,突然耳边传来爷爷的声音:“伊可,快起来,昙花开了。”我迷迷糊糊地来到桌前,果然一朵美丽的昙花正徐徐开放着,那粉白的花瓣真令人喜爱。再看看爷爷,一边满脸兴奋地欣赏,一边不住地说:“昙花一现难得一见啊!”过了一会儿,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拿起放大镜专注地盯着昙花,仿佛要看清每根叶脉的颤动,每片花瓣的舒展。后来我才知道,爷爷为了观察昙花开放,一整夜没睡。奇怪的是,爷爷第二天还是那么精神。 我问爷爷为什么能把花养得那么好,爷爷对我说:“做一件事,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专心,必须付出代价。” 听了爷爷的话,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专心,必须付出代价。”这句话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点评:小作者重点抓住爷爷为了观察“昙花一现”而整夜不眠的典型事例做文章,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使人深受启迪。全文叙议结合,结尾使主题得到升华。 2.全班同学听后进行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评议。 1.是否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2.选材是否恰当,对人物的描写是否生动细致,事情是否写清楚了。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三、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教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 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四、小结延伸。 教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将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七)习作:国宝大熊猫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大熊猫活动的图片和视频。 2.看到这样可爱的大熊猫,肯定有许多同学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了解大熊猫吧?你们心中应该有许多关于大熊猫的疑问需要解答吧?说一说你心中的疑问。 预设:(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吃什么?(3)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4)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色的?哪些地方是黑色的?(5)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二、解决问题,了解大熊猫。 1.看来大家很想全面了解大熊猫,我们先来看一个表格。(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图表) (1)从表格中你了解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 (2)指名说。 2.你还知道有关大熊猫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可采用小组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师补充介绍。 三、指导写作。 1.把对大熊猫的了解写下来,要求: (1)解答以上问题要注意先后顺序。 (2)语言要准确、生动,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合理利用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例文引路。 (1)出示例文,学生读一读。 (2)说一说例文介绍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 (3)你认为例文介绍得准确、生动吗?为什么?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修改评议。 1.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补充新的内容。 2.同桌互读,互相检查修改习作。 3.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全班交流。 4.这些优秀作品哪些值得你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点修改自己的习作。 (八)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你们喜欢什么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动物的特点)我们今天就要以动物为主角来编童话故事。但这次编的童话故事中的动物和我们平时了解的动物的特征可不一样,它们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者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那么,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呢?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 二、回顾总结,拓展思维。 1.回顾所学童话,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2.指名说,出示童话的主要特点。 三、明确要求,指导创编。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看看图中的动物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内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共同编故事,注意说清楚这些动物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 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4.选择几个小组代表说故事,教师相机点拨学生设置的动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 5.全班交流、评价。 6.教师小结:创编童话故事应注意什么。 四、指导写作。 1.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编故事,并写一写。 2.写的时候要把抓住这种动物现有的主要特征,写出其失去这种特征或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后的经历,写出趣味性。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习作评议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体会到了趣味性。上节课,我们选择一种动物编写了有趣的童话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篇佳作吧! 二、出示习作范文。 比树高的蚂蚁 树底下有一个蚂蚁洞,里面住着一群小蚂蚁。 有一天下大雨,小蚂蚁们忙着往高处搬家。可是雨下得太大了,有几只小蚂蚁被雨水冲走了。 有只叫刚刚的小蚂蚁看着小伙伴被冲走,心里难过极了。他想:我要是变得和树一样高就好了,这样,就不会被水冲走了。 这个愿望被森林爷爷知道了,森林爷爷帮小蚂蚁实现了这个愿望。 现在,小蚂蚁刚刚就成了比树还高的大蚂蚁了。可是,刚刚再也进不了自己的家门了,他只好自己再找一个地方去住。 走啊走啊,他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因为他比树还要高,是没办法到树底下安家的。 天黑了,刚刚又累又饿,既找不到休息的地方,也找不到吃的。以前,一粒米就能让他吃饱。可现在,他比树还高,一百粒、一千粒米都吃不饱。可是,到哪儿去找这么多食物呢? 刚刚后悔了,他说:“我们蚂蚁生下来就应该是那么小的,那样的个子才适合我们生存,为什么我要想着变得比树还高呢?” 于是,它又求森林爷爷把它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点评:习作写出了小蚂蚁想变大的原因、变大后的无奈及后悔的心理,语言流畅。最后小蚂蚁的话含义深刻,引人深思。 三、老师指导学生评议。 1.故事是否生动有趣? 2.故事情节是否紧凑?脉络是否清晰? 3.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课件出示评改要求。 习作评改要求: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2.组内同学根据评改要求互相修改习作。 五、完善习作,誊写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交流习作修改体会。 3.誊写习作。 ▍素材来源:网络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往期精彩资料推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摸底考试数学试卷4套(有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摸底考试数学试卷3套(解析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摸底考试数学试卷4套(有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摸底考试数学试卷4套(有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摸底考试卷-4套(含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摸底模拟卷-4套(含答案) 1-6年级苏教数学冀教数学期中测试卷汇总 1-6年级苏教科学人教数学期中测试卷汇总 我宁愿我的孩子,回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时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期中测试卷及答案6套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期中测试卷及答案5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期中测试卷及答案6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期中测试卷及答案5套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期中测试卷及答案5套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期中测试卷及答案5套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冀教版(含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附答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一(下)期中测试卷B(含答案) 部编版二(下)期中测试卷A(含答案) 部编版三(下)期中测试卷A(含答案) 部编版四(下)期中测试卷B(含答案) 部编版五(下)期中测试卷A(含答案) 部编版六(下)期中测试卷B(含答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pzth/8278.html
- 上一篇文章: 辽宁沈阳将迎来一条ldquo公
- 下一篇文章: 大眼睛女孩因一张照片走红,如今她有了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