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简史四大天王港乐最后一剂春药
文艺趣味乐活 这是端前年 第7篇文章 .06.30 “ 我们这一代是在香港流行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四大天王的音乐或多或少都是我们青葱岁月的背景声。但,回溯既往,盛极而衰,或许就是四大天王在香港流行音乐史上最准确的注脚吧。PS和对四大天王的喜恶无关。 ” S ?.?~?..? 救亡的呼唤 发端 1 四大天王,是强烈感到深重危机的业界呼唤出来的。 自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相继淡出乐坛,香港流行音乐旋即堕崖式衰落,一片凋零,于是台湾歌手童安格、伍思凯、张洪亮、潘美辰迅速挤占了香港乐迷的视线,于是,救亡迫在眉睫,香港再次需要一个巨星系列,不只是一个。 2 曾得校长谭咏麟加持的李克勤一度呼声最高,李的声线虽好,但风格局限,在管弦配乐和深情悲怆曲风方面才容易出彩,加上他接拍的剧集与综艺节目偏重搞笑,形象定位不符合当时香港市场取向,于是效应两相消减,乐坛接班人的预期值逐年递减。 3 反而张学友以稳中求进的态势异军突起,张吸纳的市场,是偶像派以外的,对演绎实力有要求的受众,其时,张学友的淡定台风与几乎与唱片效果无异的演出水准最为人所津津乐道。 4 已是多年电影明星的刘德华,则成功将其影迷导入成歌迷群体,并继续与其电影发展事业,形成乘法效应,锋芒愈演愈烈。而稍晚进入乐坛的新人黎明,则以儒雅斯文的形象,赢尽女性歌迷喜欢,黎明走红之前,其实也历经磨砺,分别在港台接拍过一些不知名的剧集。这种沉淀为其日后从业的触觉和经营也打起扎实根基。 5 刘德华和黎明两大新偶像自然而然被大众选择拉在一起,被誉为“双子星”;随后再与张学友连接,被誉为“三剑侠”。新巨星的阵容呼之欲出。 6 台湾似乎成为好多香港明星转运或镀金的宝地,周华健,邰正宵,郑嘉颖,古巨基如是,郭富城也不例外。郭富城纯情形象和专业舞功,这动静皆宜的不二特质,让其在一众新兴偶像中顺利跑出,旋即红回香港。 7 年,香港“演唱会之父”张耀荣为郭富城灌顶,封为第四大天王。至此,四足鼎立之势锻成。 S ?.?~?..? 猛药起效时 繁盛 8 四大天王的封号,其实并非第一次出现,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明月歌舞团便有王人美、黎莉莉、胡笳、薛玲仙四名女艺人,因其颜值歌舞都相当出众,继而轰动电影界,被冠以“四大天王”。 9 六十年后,“四大天王”名号再现,无论新旧,演艺多元发展的特质始终是其重要的标签。当然,香港娱乐明星跨界向来不是什么稀奇事,早在第一代歌神许冠杰其实就已经是电影电视音乐三栖起家,但那时许冠杰没有经理人运筹,全屏个人能力触及,因此,要形成一条系统立体的明星偶像产业链,恰恰就落在香港四大天王崛起的年代。 10 这正是张耀荣,在演唱会策划中,开始在音乐制作以外,加入强烈的娱乐元素,当然演唱会,也只是其中一项衍生产品,唱片,MV,写真集等明星周边产品,把明星效应推向极致。 11 这本是一项创新,无可厚非,但问题恰恰出现在高度的集中和垄断上,呼唤四大天王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乐坛青黄不接的危机,但四大天王的兴盛,又野蛮挤占了最大程度的聚焦和有生资源,而且是不限于音乐制作的整个产业资源,不仅把后继力量的培育压至最小,也把同期同样优秀的歌手进阶的可能压到最低,于是“第五大天王”的李克勤一再被同公司的黎明张学友大幅抛离,“天王杀手”周华健也只能昙花一现,后继乏力。 S ?.?~?..? 后天王时代 衰败 12 繁荣而乏味四大天王年代,随着天王们先后淡出颁奖礼,之前的一哄而聚留下的真空,让本就缺乏阶梯式培育的新人无所适从,虽然有陈奕迅、杨千嬅、谢霆锋、陈慧琳、古巨基、容祖儿等的用心而出色的歌手,但其光芒以及影响力不可与八九十年代的巨星阵容同日而语,于是衰败,经过五六年的春药提振后,反而更加衰败,而步入更低处的空白,依旧没有足够分量的人马接替填补。 倒带回看,原来,四大天王预演了一场喧哗无比的挽歌。 感谢阅读 文 Julien 图 网络 宜 赞赏 果粉 慈善 专区 赞赏转账记得留下你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pzth/8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知识点成语中的植物科普上
- 下一篇文章: 军中乐园昙花一年只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