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四种ldquo善事rdquo做
“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 做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哪四种呢? 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 二者,为利养故,受持禁戒。 三者,为他属故,而行布施。 四者,为于非想非非想处故,系念思惟。 是四“善事”,得恶果报。 第一种,为了胜过别人而读诵经典。 人家一天念佛一万,我偏偏比他多个三五千,所以可以在道场吹嘘:“我啊!一天念佛二万声!” 以前初学佛时接触某位善知识,听他常说“我阅藏三遍!” 还特别加重语气“三遍哦!” 以前不懂佛法,还为他生起敬仰之心,这个不仅是“胜他”而且带有第二种的“为利养故”的气味。 《楞严经》中佛告阿难尊者“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 第二种,为了得到别人的赞叹和供养而持戒行。 如果“读诵经典、受持禁戒”是为了突显我相的独特性,招感名闻利养,“名闻”是近益,“利养”是远利。 现代社会龙蛇混杂,很多的出家人、在家人、半僧半俗、非僧非道的“大师大德”。 听说这位大德功夫深吶、有神通吶、持戒精严吶、不倒单吶,“名闻”就传开了。 几百万几千万的“利养”就进来了,接着盖起富丽堂皇的道场,圈地自成一派来了! 《楞严经》中讲“想升情坠”,贪着名闻利养,一定会心事重重,就会往下堕落。 第三种,是“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就是拿属于别人的东西来布施,这是属于偷盗的行为。 佛经上讲布施,有“为他属故而行布施”,这一种是心术不正的布施。所谓慷他人之慨。 另一种是“属他故而行布施”,把自己的财物、王位乃至头目脑髓,都布施给众生。 《楞严经》中讲“无畏施”,就是要懂得能施、所施、受施都是当人当下一念变现。 第四种讲修禅定,修定的动机想要生到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 最有名的就是郁头蓝弗仙人修非想非非想处定,生到无色界天,八万大劫寿命享尽之后,因为自己咒愿的关系,投生成为飞狐与水獭。 《法华经》中佛讲“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升到二十八层天,寿命八万大劫,福报满了还会堕落,非佛子所求。 “若人修习如是四事,是名没已还出,出已还没。何故名没?乐三有故。何故名出?以见明故。明者即是闻戒、施、定。何故还没?增长邪见,生憍慢故。” 这四种善事,通指六度法门,四种善事,修的就是智慧、持戒、布施、禅定。 这四种行门,在六度里属于方法,忍辱与精进属于态度,因地不正来修行六度,得到的是不善的果报。我们常说的载浮载沉,为什么能浮出头?听闻六度法门之善业力。可是听闻佛法,他是用来增长自己的邪见,憍慢心,所以又沉沦下去,头出头没,永无出离之缘,这也是凡夫修诸行功德潜在的毛病所在。 《法华经》讲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无量法门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无量倍。 果真懂得如来藏,定发自内心来利人化物,可谓行善之最!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联系。 素材 优昙花 审核 卡卡 校对 当持 编辑 当清 ·END· 往期精彩回顾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五次修订版) 如是我闻真实义(第五次修订版) 《菩提论》修订版(根据《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改编) 印广门清法师自序 恩师简介(年6月版) 印广法师 用佛学凝聚和谐正能量 九观解读《心之力》合集(视频+文字) 印广门清法师唱的《报父母恩咒》及开示 四经序 《法华经讲记》序 《楞严经讲记》序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序 《心经讲记》序 《心经》要解辩证(完整收藏版) 《心经讲记》合集(第五次修订版) 《法华经讲记》合集(第四次修订版) 《楞严经讲记》合集(第二次修订版)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第五次修订版) 《求是先锋》论文合集 《心经讲座》合集(文字+视频) 短文集(合集) 毛选五篇(合集) 自古“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法华论坛》是大力宣讲《大乘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经典的大型综合性佛教网站。网站致力于开佛法秘藏,示人生真谛,悟正信之教,证解脱之道,以法华楞严所诠如来藏之理,揭示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以令行人当下明心见性,了生脱死! 法华论坛官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pzth/8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佛的指印落地成花修行鉴定花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