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种时令野果,十个十堰人里九个没吃过
-十堰美食小分队- 超过20万人使用的美食自媒体 小队长陪伴你长胖的第天 文字 小分队 图片 小分队 秋天,人们的嘴巴开始渴望果子。 超市里的正经果子吃多了,再看那些野外自在生长出来的果子,带着别样的野趣,总是格外动人。 湖北物产丰富,一年四季出产许多有趣的东西,尤其是秋天,各式各样的野果扎堆成熟,都是城里人难得一见的货色。 趁着吃果子的好时令,炫耀一下那些城里人不一定吃过的野果们。 跟蓝莓超像,命没蓝莓好: 山捻子 山捻子,学名“桃金娘”,果子结构跟蓝莓差不多,但略显椭圆形,成熟后紫黑色。 小时候家乡就流传着这样一首诗:7月捻子逐粒熟,8月捻子熟沥沥,9月捻子满地踏,10月捻子甜过酒。每年的7月-10月,漫山遍野的捻子果实累累,十分诱人。 成熟后的山捻子,闻起来有种野莓特有的风味,不像温室里的小心育种追求的极致香甜,长于乡野的捻子,淡甜中混合着山林花草的韵味。绒质果皮入口微涩,果肉单吃起来是淡甜的芳香。 未经培育的野果,肉少而核大,因此大多数被拿来泡酒,成熟后的捻子紫黑柔软,小心捧起送入坛中,过些时日,酒水就被捻子浸染成紫红色,天然色素的质地,是清亮的,混合着捻子山野芳香的酒液,又是绝妙的风味。 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打来诓娃娃: 八月瓜 八月瓜又名三叶木通、野香蕉、牛腰子果,因八月果熟开裂而得名,是许多人儿时记忆中的美味。 成熟的八月瓜,果表面黄黄的像新疆的哈密瓜,成熟的八月瓜会炸开,中间甜甜的,一条长囊附着在半边瓜上,不多的白色的果肉包裹着细密黑色的种子。 吃起来嫩滑滑的,甜蜜密的,像香蕉,但比香蕉更松软,柔嫩,细腻,而且在口中还有绵绵嚼头弹性。 炸开即食,味道最美,如果炸开的时间太长,水份会减少,瓜瓤与空气发生反应后,略带味苦。 还有更令人可惜的,八月瓜一旦炸开,鸟雀必然争相啄食,往往只剩瓜壳,而不见瓜瓤,要想吃到八月瓜,必须与鸟雀争食,抢得先机,否则难以吃到这珍果,反正在城市里看不见的。 小学课文同款小野果: 沙果 沙果也叫花红、海棠果,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每年七八月份,沙果就会慢慢变红,挂在高高的树上,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沙果不是小苹果,但跟苹果长得很像。个头大小跟山楂差不多大,偏酸甜,没吃过的第一口吃沙果,绝对会皱起眉头,咂么嘴:“啊,真酸哪!” 赏味沙果的正确操作一般是每年秋后,等沙果下来了,在家里放一阵子,当手能捏动的时候就变得面面的,起沙了,这时候才是沙果最好的味道。 也是因为沙果容易面,所以有些地方也会将沙果做成沙果干,在沙果还脆的时候切片,果片厚度为0.3厘米左右,并摊放在芦苇席、竹搂或干净的水泥场地上,利用阳光自然晒干(现在都是机器烘干了),干燥后,装入塑料袋中保存。 小时候吃过,现在某宝应该也有,没吃过的同学一定要试试。 吃过后喝水都是甜的: 余甘子 听名字大家可能没印象,但说起小时候吃过的零食,那种一袋一袋泡得黄黄绿绿的小果子,就想起来了。 吃起来酸酸咸咸,还有一丝回甘,当时不知到是什么,反正好吃就往嘴里送,现在想起来才知道那玩意儿叫余甘子。 余甘子在全国都有广泛分布,虽然不是湖北特产,但大家一般都吃过,而由于其药用价值,偶尔市面上也基本能买到一些新鲜果子。 成熟的果子甜中带酸,有野果常见的涩味,但不同于其他果子,吃完余甘子过后,喉头会翻涌出一股甘甜,果真名副其实。 除了作为果子,余甘子还能下酒,苏轼就曾写过,“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苏轼与儿子苏过游玩一天之后,回到家中饮酒,还不忘吃些余甘子汤下酒。) 有道是“一碗余甘汤,得尽世间味”。 蹍板栗壳的快乐你不懂: 板栗、锥栗 板栗,又名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 TA其实算不上野果,更算不上难得,但是带着圆圆的皮壳,跟海胆似的扎手的嫩板栗,绝对是城里人难得体验的新鲜货色。 秋初,板栗树叶丛结出尖刺小球;直至中秋,那树上一个个像刺猬一样的圆球外壳裂开了,才露出暗红色的的板栗果。 一只壳里一般有两到三个,你看市面上光溜的成品板栗,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几兄弟在壳里相互挤压的缘故。 如何从长满尖刺的板栗壳中取出香甜的果肉,是门技术活,小时候的做法就是用石头砸,温柔一点的可以找一块稍长一点的石头,按着在地上来回摩擦,成熟的板栗没多久就会裂开个口子,再用手小心剥取。 刚出壳的嫩板栗,汁水还比较多,口感细嫩,果肉脆甜,绝对是那些放了许久的老货没办法比拟的。 野草般常见,却总被忽略: 龙葵 听到龙葵,最先想到的当然是仙剑里的小姐姐,包括长卿,景天,其实都是药名。龙葵为苦寒清热解毒之品,清火力强,活血消肿,吃也是可以吃的。 果子还未成熟的时候,大部分人是认不出来的,看起来就是很常见的野草,只有结了黑紫色果子,才能引起些注意。 成熟的龙葵果跟葡萄有点像,果肉软糯多汁,是略带透明的白色,口味酸甜。 不过由于龙魁里含有龙葵碱,能溶解血细胞,过量食用龙葵果会中毒,吃也只能吃成熟了的果子,青色的果子龙葵碱含量更高,所以小时候家里人一般都不让吃的。 但耐不住嘴馋,总要在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尝尝,现在倒有些庆幸自己还安然无恙。 由于其药用价值极大,作为果子又不能多吃,所以经常被拿来泡酒。 酿好的龙葵酒澄清透明,具龙葵果香,丰满柔和,酸甜适口,酒度12°——13°。偶尔小酌一杯,确是人间至味。 奇异果的祖宗: 羊桃 羊桃原产中国,被新西兰引进后,取其国鸟奇异鸟的名字改叫奇异果,其实就是一个东西。而且世界一致认定羊桃原产地就在宜昌的雾渡河镇。 由于羊桃不易储存,一般都是在还未熟透的时候摘下,买回家放个几天,软了之后在吃。 熟成好的羊桃,果香浓郁,再放久一点还会有些酒香,吃的时候可以拿一个勺子,在一头切开一个小口,慢慢挖着吃,少数品种一般的即使是熟透了,芯还是比较硬的,当然果肉依旧很香甜。 小时候吃了不少这种硬芯的,甜中带酸,果肉绵软,混上一些小小的黑籽,吃一颗桃能开心一整天。 永远与泡酒划等号: 拐枣 拐枣又名鸡爪树、万字果、万寿果,果然凡是不能好好担当水果角色的果子,都被中国人拿来泡酒了,拐枣就是典型。 霜降之后是吃拐枣的最佳时间。这时的拐枣熟的香甜,味如枣,甜似蜜,醇香甘美。有点像新疆的葡萄干。事实上我们吃的不是拐枣的果实,而是拐枣的果柄。 成熟的拐枣呈黑褐色,长得极不规则,歪歪扭扭,无法剥皮,只能用水一冲,连皮塞进嘴里。不能大口吃,一边嚼着,一边还要吐出里边的籽。 风味是很不错,可惜吃起来太麻烦,想来想去还是泡酒合适。 我太爱悬钩子属了: 高粱泡 湖北各地土话里都有一种野果,俗称泡,我家乡的发音一般是四声的儿化音,小时候吃过很多种,现在才知道名字,比如高粱泡、茅莓还有乌萢、蓬蘽。 山上的莓果,就高粱泡没什么人摘,就是因为不怎么好吃,籽粒大而硬,果肉少,整个果紧实,吃起来干瘦质感很差,不受欢迎。但是果肉还是甜的,这点悬钩子果的品质还在。在物质匮乏的小时候,也没那么挑,好不容易得来一捧,都放在手心细细品尝。 茅莓果实略小,但秉持着悬钩子家族的优良传统:酸甜多汁、营养丰富。茅莓长得和覆盆子有点像,味道其实也差不多。 乌萢,又叫“米萢”,成熟果子成黑褐色,容易染色,小伙伴吃完后,舌头上嘴唇上脸上手上衣服上,全是绛红色。小时候没少因为这个被父母揍。 和其他果子相比,它算是常见的了: 野柿子 去年国庆回竹山,在路边碰到挑着一担野柿子的阿姨。 柿子是种金贵的水果,倒不是说它有多稀有难得,而是难于运输,保鲜不易。大柿子几乎见不到,都是小个头野柿子。每年的柿子总是昙花一现,往往柿子都快过季了,才回过神。 野柿子个头不大,红而饱满,皮子特薄,可谓吹弹可破。往往需要平铺放置,相互重叠着放很容易压坏。不耐移动,买一袋柿子,提到家之后才发现一路爆裂了若干。 野柿子不能像电视剧里的火晶柿子那般用根小管就能吸溜完,毕竟最好吃的脆脆弹弹柿子瓤部分没办法穿过小管子。柿子瓤才是柿子的精髓所在。 摘到四瓣花一样的果蒂,嘴对上去猛吸,果瓤和汁水一般的果浆便涌进口腔。从前望着家里树上还是黄绿不接的柿子,就迫不及待想吃,家里的长辈就会摘下一些,泡在水里做成口感清脆的泡柿子。 野柿子还能在城市里找着,便于运输储存的泡脆柿倒是比成熟的柿子更少见了。 当然虽然野柿子没有,火晶柿子还是有的,点击享受秋天的馈赠~ ▲限量抢购▲ *使用时间:/9/1-/10/31 说说你们小时候, 都吃过哪些野果~ -END?- 商务合作 请加an01 (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pzth/9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赵丽颖上快本ldquo破费rdqu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