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分享会 http://www.yangguizhe.com/
前言

或许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南明,主要是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自杀。清朝击败李自成后,立足未稳之时便着急诏修《明史》,宣布“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通过这样宣布自己的正统性,同时把南迁的明朝的宗室认为是伪政权。而明朝实行的两京制度,就是以北京为首都,南京为陪都,拥有着完整配套的中央行政机构,朱由检在北京上吊之后,明朝宗室利用这个备用机制在南方建立了明朝延续政权,先后经历了弘光政权、隆武政权、鲁王监国、绍武政权及永历政权,前后共历18年。

说起南迁,或许也会想起南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建立了延续了年的南宋,处于四战之地的南宋足可以延续年,占据整个淮河以南的南明,或许可以延续明朝政权。这个拥有着江北四镇近乎百万军队;拥有着多年从未经历战乱的经济繁华,富饶江浙;拥有着红衣大炮和佛朗机加持,这个形式比起南宋不知道好上多少;然而面对着满洲八旗人加上蒙古八旗人,除去七十以上,十岁以下大致六万人的军队(数据来自《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择》),后经历发展大致多尔衮率领部队总计十四万兵马,清朝部队4.45万人(数据来自《国家档案》),如果单靠战争消耗,清朝与南明交战数十次,哪怕在怎么厉害,在大炮的进攻下,也会有伤亡,也不会有任何进展,何况清朝也消耗不起,直至顺治时期的人数只有人,导致后来的三藩之乱,就足以看出光靠清朝的人力是无法战胜这个南明的。可是南明就是在如此情况下失败了,我一直没有想明白,后来翻开了南明史,感到了无数的人粉墨登场,勾心斗角,这才是真正的一场大战,更是一场悲伤。

戏剧的演变,敌人变友人,友人变敌人。

清朝的崛起,或许很多人会想到努尔哈赤的十三副铠甲的为父报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背后李成梁给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这才是真正的崛起源头。或许有人认为李成梁是什么坏人头子,其实相反的是李成梁是平定辽东之乱,镇守辽东二十二年,让辽东各部闻风而逃的明朝大将,甚至风光压下抗倭英雄戚继光。而努尔哈赤作为李成梁的养子,自然获得不少好处,类似于辽东土皇帝的王侯,自己也曾说出:“昔我父被大明误杀,与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送还尸首,坐受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汝父亦被大明所杀,其尸骸汝得收取否?”与后来的七大恨说辞完全的颠倒。正是因为这三十道敕书开放互市,获取了大量的粮食武器给予了清朝崛起的开始。

当朱元璋喊出驱除胡虏发迹建立大明,四处征战;当永乐盛世诞生之初,郑和七下西洋,万国来朝;不会想到土木堡之变,在于谦的拼死斗争之后一蹶不振的大明,也不会想到仅仅靠着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勉强救援着整个衰败的大明;更不会想到勤勤恳恳工作的崇祯颠覆了明朝政权;或许不会想到陪都开启的时候,却在短短的十八年里被处在辽东角落的女真消灭的一干二净。更不会想到国朝养士近三百年,忠奸难辨。更不会想到曾经的李自成的大顺军部队变成了南明的主力部队,明朝的军队却变成了清朝的部队,换了不同的身份再一次交战,无数人被称为忠臣的全部投降了,被称为汉奸的马士英却英勇就义了,水太凉还是心太冷了,朱元璋这辈子不会想到大明会众叛亲离。无数的孤僻文人以“大明遗民”自居,开始了”甲申之后,悠悠忽忽,既不能寻生,也不能觅死“的隐居山中的生活。

南明一如既往的延续着党争导致的王位之争。

当多尔衮发下的”剃头令“,就开始给予南明机会,多处四起的民变,就清朝那点兵马连驻守城池都不够,这也是满蒙联姻的关键要素。当时的大顺军驻守山西,处于京城的清朝军队不敢轻举妄动,更没有实力南下。虽然李自成自己不争气,加上吴三桂的参战,不足一年就败在清军之下。后南明在此清军兵力在陕北之时,乘机北上收取山东等地,足以重创清朝,然而因为王永吉,袁继咸与马士英,史可法的防御为主的意见不统一,选择了划江而治,联虏平寇,导致清朝各个击破的战略成功实施。

这之时其中一小部分,阉党,东林党之间的争斗,马士英与左良玉的内部权力的斗争,没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制度在此时没人做主。更直接就是崇祯的子嗣下落不明,皇位继承南明第一个皇帝朱由崧的选举问题,东林党因为与第一任福王有恩怨,执意想立与崇祯帝血缘偏远的堂叔潞王,结果福王引来江北四镇军阀的支持才勉强继位,但军阀借此从龙之功开始飞扬跋扈,军阀拥兵自重由此开始,弘光帝与东林党人的君臣离心。也就是武将拥兵自重,文人君臣离心。后导致占据武昌的左良玉打着清君侧的造反,史可法战死扬州,随后清军攻克南江北四镇人心惶惶,后都投降于清朝。隆武帝时候,又与监国鲁王政权兵戎相见,最后军阀郑芝龙降清。唐王朱聿鐭在苏观生的支持下建立的绍武政权没把抗清放在主位,而与永历政权争夺明朝的正统性,仅仅四十一天就覆灭了。各路兵马人心不齐,不论是桂王,唐王,鲁王后期根本不知道做些什么,既不能联合,反而内讧起来,人心不稳的局面开始出现。

兵力,人心再也不是优势,政权不稳,私心变重。

如果早期的南明是占据着江南的繁华之地,拥有着江北四镇的军队,以及大顺军残部,以及郑成功的军队,面对着仅仅十几万人的清朝是绰绰有余的,但随着各路政权的交替,军阀拥兵自重,大肆收取军饷,随着战争的消耗,和不断投降的左良玉等人,南明的军队力量不在是优势,抵抗的主力变成主要是士大夫阶层自己募兵。当时所说的不够守城池的清朝在吸纳了明朝投降的军队,加上早期的吴三桂等人军队,清朝已经日益壮大,而抗清的重任就落到了永历政权的桂王朱由榔身上,他做对的唯一一件事或许就是与张献忠旧部和好,然后就出现了李定国,这个扛了南明十六年的男人。

传奇的李定国,怀有私心的郑成功,背叛的孙可望

朱由榔这个人或许只适合守成,在如此机遇之下是无法担当大任的。不过因此大西军与明朝联合,郑成功虽然是邵武政权的支持者,但是抗清的大势没有丢。重整过后的明朝占据这半片江山,接踵而来的李定国的东出湖南的靖州大捷,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收复广西省,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北上湖南取得衡州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两厥名王,大震天下,促使清朝丧失西南七省。随着驾驭着明朝最强水军的郑成功的也接连取得磁灶大捷、钱山大捷、小盈岭大捷、江东桥大捷、崇武海大捷、海澄大捷;南明一度崛起,眼看就是达成划江而至,甚至反攻局面。

随着局势大好,李定国向郑成功提出最后的复兴计划会师两广,不过作为邵武政权的支持者,怎么可能与永历政权联合,甚至臣服,所以故意拖延;途中的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三王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在云南;孙可望降清,透露南明军力部署吴三桂带兵攻入云南,永历帝逃亡缅甸,被吴三桂处死。后李定国听闻皇帝死讯,当日发病,半月去世。南明基本灭亡,残余的郑成功收复台湾,占据台湾成为最后的反清势力。后被施琅收复。至此清朝一统。

总结

其实南明就是一盘散沙,能说的全说了,最后只能说一句,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愿吾闽人,毋忘郑成功,这或许是南明唯一的安慰吧。

话小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thzp/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