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君子饶宗颐
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 饶宗颐:以一人之力,勾勒并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轮廓 饶宗颐:孤独的君子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易?谦》 饶宗颐, 字固庵、伯濂、伯子, 号选堂, 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 季羡林(左)与饶宗颐(右) 香港大学一位副校长曾经说: 香港只要有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 学术界内则有着“北季南饶”的说法, 足见其享誉海内外的文化与艺术地位。 他出身书香名门, 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硕果仅存、绝无仅有的 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 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 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 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他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 钱锺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 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 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他就是饶宗颐先生。 饶宗颐先生生于年8月9日, 薰出来的读书种子 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八月九日(农历丁巳年六月二十二日),饶宗颐出生于粤东古城潮州的一个名门望族。 潮州,“文起八代之衰”的唐代大文豪韩愈曾被贬官于此,在此停留期间,兴学课士,留下不少名篇。宋代便有了“海滨邹鲁”的美誉。宋代以来,这里商贾如云,人文鼎盛。饶宗颐的祖上原居江西,后辗转入粤,定居潮州。 饶宗颐的父亲在家中排行第三,名宝璇,初字纯钩,后改字锷,号钝鹿。饶老先生早年毕业于上海法政学校,饱读诗书,留意时势,参加过当时名震天下的革命团体——南社。饶家世代儒商,在潮州开有数座钱庄,宗颐出生时,人称潮州首富。饶老先生喜买书、藏书,将自己的藏书楼叫做“天啸楼”,有书达十万卷。饶老先生工于诗文,精于考据,于乡邦文献尤为留心,著有《佛国记疏证》、《潮州西湖山志》等书,还当过《粤南报》的主笔。 饶宗颐的母亲蔡老夫人是名门闺秀,祖父蔡一桂在清同治年间曾任资政大夫,父亲蔡子渊曾任户部主事。只是母亲在宗颐两岁时便去世了,母亲清秀的模样在宗颐的心里久久无法淡去,却又总是无法清晰起来。 在父亲的影响下,宗颐自幼便泡在天啸楼的藏书里。“那么多书,我整天看,就像孩子在玩。我很早就能写诗填词,中国历史从哪一年到哪一年我都清楚,先后顺序不会搞乱。”从《史记》到佛典,从老庄到还珠楼主,幼年的他无书不读。有一次因为痴迷于武侠小说,甚至写了一部《后封神榜》。 饶老先生很早便着意培养自己这位长子,宗颐六岁那年,便开始练习国画,后师从画家杨栻学习绘画山水、花鸟及宋人行草、名家法贴。宗颐酷爱任伯年的作品,曾将老师所藏的任氏一百多幅作品临摹殆遍,为其日后的书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宗颐的伯父既是画家,又是收藏家,收藏的拓本、古钱颇多精品,为数达千种,他也时常把玩。 此时,宗颐的不少初中同学正在新式小学里从“手口足”开始学习汉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循着小学、初中、高中的新式学校建制前行。民国十九年(年),宗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省立金山中学初中部,他发现老师讲授的过于浅显,读了一年便觉得在学校实在有些浪费光阴,径直回家自学,宗颐的心目中时时呈现的是家中的藏书。 坐拥书城的饶宗颐,没有辜负这得天独厚的条件。跟一般孩童不同,他最喜欢的不是玩耍,而是学习。八十年过去了,饶宗颐对儿时的往事还历历在目:“我不大玩,是内向的。六七岁就有这个drive,就有这个自动(读书学习)的倾向,很奇怪。”才十岁左右他就跟着父亲观摩,帮助抄录《佛国记》;父亲写《汉儒学案》、《新儒学案》等书,他在一旁看得有滋有味,时常充当帮手。 饶老先生家中常常高朋满座,经常一起论学唱和的多为潮州当地有名的诗人柯季鹗、戴贞素等,画家王显诏、杨栻等,其中包括后来以词学名家的中山大学教授詹安泰。此时,宗颐往往随侍在父亲身边,偶尔也参与酬唱。宗颐十六岁那年所作《优昙花诗》,更是举座皆惊。诗云: 异域有奇卉,托兹园池旁。夜来孤月明,吐蕊白如霜。香气生寒水,吐影含虚光。如何一夕凋,殂谢滋可伤。岂伊冰玉质,无意狎群芳。遂尔离尘垢,冥然迫大苍。大苍安何穷,天道渺无极。哀荣理则常,幻化终难测。千载未足珍,转瞬讵为迫。达人解其会,葆此恒安息。浊醪且自陶,聊以永今夕。 此诗一出,即被饶老先生的老师推荐给中山大学《文学杂志》发表,不少诗坛名宿都很惊诧,何以十六岁的少年能像陶渊明一般超脱,纷纷以诗唱和。当时的中山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古直惊为天人,许以“陆机二十作文赋,更兄弟闭门读书十年,名满中朝,君其勉之矣”,认为假以时日,宗颐必能像陆机一样文章冠世、名满天下。古直早年投身革命,诗文冠盖一时,尤精于汉魏文学,他对古代诗文的笺注体例精审、搜罗弘博,至今还被学界视为经典。正当宗颐在父辈的薰陶下,读书种子的气象日益葱茏之时,饶老先生却因编纂《潮州艺文志》而心力交瘁,在宗颐十七岁那年便匆匆地离开了人世。饶老先生弥留之际,念兹在兹的是《潮州艺文志》尚未终篇。宗颐在约请父执辈协助整理父亲的诗文遗稿的同时,独自续写《潮州艺文志》,于一年后终于杀青。此书网罗潮州一千多年的文献,为之撰写了精到的提要,至今依然是潮学研究的必读书,奠定了饶宗颐潮学创始人的地位。当时的重要学术期刊《岭南学报》将其全文连载。这一年,饶宗颐才十八岁。一九三零年代的中国,日军侵华的气焰日益嚣张;国内各方不断刀兵相见,国无宁日。失去父母的青年饶宗颐,在家业因为国事的牵扰而衰败之后,凭着父母赐予的聪慧与勇气,开始了他国难声中的文化之旅。 国难声中的学术求索 《潮州艺文志》甫一问世,好评如潮。 饶宗颐在十岁前后即认为学问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续写、出版了饶老先生的遗著之后,加上其他几篇专论的刊发,饶宗颐受到岭南学术界的广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thzp/8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平民宝典3月8日活动补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