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应气求之夫,决不在于寻行数墨之士;风行水上之文,决不在于一句一字之奇。心意相投的好友,绝不必经由文字斟酌才能互相了解。自然天成的文章,不在于一字一句的奇特。心意相投的俩人,绝不在寻行数墨上了解,因为,文字所能表达的非常有限。有时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就能使双方尽在不言中。我们说两个人声应气求,等于说他们的频率很接近一样,好像是同一个电台似的。别人怎么拨都找不到那个频道,如同寻行数墨一样,就算找到了,声音也不清楚,甚至根本听不懂呢!以风行水上来形容文章,可见是出乎自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至于拈断数茎须之句,虽然不乏警字奇句,但大多有些苦涩之味,若是刻意推敲一字一句之奇,所为文章必有忸怩造作之态,终不能成风行水上之文。所谓风行水上之为,大概要像苏东坡所说的: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不可不止。那样的文章才堪当吧!才智英敏者,宜以学问摄其躁;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才华和智慧敏捷出众的人,最好能用学问来收摄浮躁之气。志气和节操过于激烈高亢的人,应当修养德性来融和他的个性偏激的地方。才智英敏的人反应很快,由于天资聪颖,对事情可能不爱多加考虑。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往往他们所作的决定显得操切或浮躁。因为自恃聪明才智,在追求学问上,可能较为偷懒,不肯脚踏实地学习,反而变得志大才疏。这并不是说他们不是良材,只是没有好好琢磨而已。如果他们肯努力在学问上脚踏实地地扎根,而不那么急切地想跑想飞的话,成就一定会比许多人都要大。志节激昂的人嫉恶如仇,对社会的看法,往往是正反黑白过于分明。他们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共鸣和支持,很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他们对人性需要有更多的了解和宽恕之情。因此,只有通过本身的修养和对生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才能缓和个性中过于激昂的部分。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要做个真正的大丈夫,必须有一副刚毅不阿的心肠。想要学习古人,应当坚定吃苦耐劳的志向。 什么叫做刚肠?就是一种充满正气,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心志;要为人间伸张正义,要有为世人打抱不平的抱负。刚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阿谀,不逢迎。世间男子都应如此。孔子说: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古人讲求的志气和节操,以及生命的价值观,对许多现代人来说,似乎是很难做到的事。大部分人都认为,像古人那样活得太辛苦了。这就是由于物质的发达,使人忽略了精神生命使然。同时,也是因为人性的懦弱和怕吃苦。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在物质方面或许没有我们丰富,然而,在精神方面我们却贫乏极了。要学古人并非不可能,但是,要看我们有没有勇气改变价值尺度。若真能如此,古道就不远了。烦恼场空,身住清凉世界;营求念绝,心归自在乾坤。将烦恼的红尘看破了,此身便能安住清凉无比的世界;营营以求的念头断绝了,此心便能在天地间获得自由。日本的快川和尚在诸侯织田信长纵火焚烧寺庙时,仍与全体僧众静静打坐。在火堆里,他临终开示徒众两句偈语:安禅何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亦凉。当我们烦恼时,好像处在极热的火堆里,一刻都不能安住;而有一些厌世者,极度厌恶这个世界,甚至走上自杀之路。事实上,若能了解一切烦恼的本质其实是空的,也就不会被这些烦恼所干扰了。能如此想,所谓的清凉世界就在心中。像快川和尚在火堆中仍能保有清凉的心境,那是何等的彻悟和定力啊!我们的心本来是自在的,却因种种营求的念头,才把心束缚住了。追求金钱的,他的心就被金钱所束缚;渴望美人的,他的心就被美色所束缚。许多人的心从来没有自由自在过。其实,内心若无非分之想,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是自在的。觑破兴衰究竟,人我得失冰消;阅尽寂寞繁华,豪杰心肠灰冷。看破了人世兴衰最后的结果,就能使种种得失之心如冰块一般消溶。看尽了冷清寂寞和奢侈繁华的情景,便使定要成为英雄豪杰的心肠如灰一般冷却。 兴和衰本来就是一体的两面,因此看到兴的时候,便能预知衰;看到得的时候,也能预知失。明了这一点,许多事情就没什么可争的,余下来的便是一种纯粹的努力。一般人的努力当中,常常夹杂着得失心,一旦将得失心放下,心境就能常保愉快。繁华如昙花一现,寂寞则真实而长久。一般人总喜欢繁华热闹,害怕寂寞的情景,但是,无可避免的,所有的繁华都将归于寂寞。明白这点,对于繁华就不会过度执着与渴望,对生命也能抱着比较平实的态度。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玉。格调太高的音乐很难让众人接受,所以,伯牙在钟子期死后便不再弹琴。最珍贵的宝物很难让众人赏识,因此,卞和才会抱着玉在荆山下面哭泣。太美好的事物,众人往往难以体会;太珍贵的东西,众人也不容易了解。因为,大家看惯的都是平常的事物,品味也跟随着流俗。所以,曲高和寡。伯牙绝弦,是因为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再也难觅了。既无知音,不如绝弦吧!太珍贵的宝物,往往不为人所认识。因为大多数人都没见过,所以也就不认那是珍宝。人们的价值,常常建立在比较上,没有东西可堪比拟的宝物,往往就被误认为毫无价值。就像我们的心,它甚至比和氏璧更珍贵,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去认知而体会呢?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如能排除尘世的纷扰,心中就不会像火炙一般焦灼渴望,也不会如履薄冰一般不安恐惧;除去心中的卑鄙吝啬,已然可以感受到如同清风明月一般的心境。得失心太重的人,如果得不到所要的,心中的渴望如火一般煎熬;如果失去了,又仿佛掉落在万丈的冰谷中一般。在追求获取的路上,每天汲汲营营,不得休息。认真思量,还不是受了尘世名利的趋使。若能抛却诸般纷扰,胸中的火自灭,冰自溶,便能活得安然自在。明月清风无处不在,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最清明的本性。心怀鄙吝的人却见不到这无处不在的明月清风,因为,他的心眼已被鄙吝的乌云所遮住了,他的身子也躲在鄙吝的蜗牛壳中,感受不到这自然无伪的气息。难道是他的天赋不如人吗?或者是他没有这么美好的本性呢?实在是因为他不肯放下心中的鄙吝啊!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喜欢把听到的话到处传说的人,最好少和他讲话;一天到晚喜好议论事情的人,不要和他一起计划事情。 喜欢传话的人,定守不住秘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喜欢加油添醋,夸大炫耀。如何能和这种人谈心中的话呢?而喜好谈论事情的人,他们很可能和你大谈为文之道,但是却从未写过任何可看的文章,他们很可能讨论一座规模最庞大的养鸡场,实际上,他们只有一个鸡蛋,还不知孵不孵得出来。像这样的人你能和他共谋大业吗?交朋友是要有选择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13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