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奇景傲视皇族的群体士族
北京什么医院扁平疣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314/8744649.html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一首《乌衣巷》道尽了世间起落、变化无常。 其中所说的王、谢二姓,指的是晋朝年间,以王导、谢安为主的两大超级豪门世家。 王导与东晋晋元帝司马睿关系莫逆,在东晋建立之后,官位加了一摞,其中就有骠骑大将军、侍中、司空等。 骠骑大将军这个十分了不得的武官官职曾经就挂在霍去病的头上,霍骠骑这个别称大家都不陌生。至于侍中,一般是在正式官职之外的加官,在汉武帝之后,这个官位的重要性逐步加强,到魏晋朝,成了专门给重臣脸上贴金的官职。比如说,卫青、霍去病、霍光、王莽、贾逵、丁鸿、曹炽(曹仁之父)等都获得过这个官职。 司空的来历要更加久远一些,有记载,在舜帝时期,就曾经设立过司空这个官职。在汉朝末年,这个官职与司徒、太尉合称三公,权力极大,曹操就曾经挂过这个官职。 由此可见,王导的地位在东晋一朝到了何等骇人听闻的地步,他与同族的兄长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皇权与相权并立的格局。 谢安相较于王导来说,气质上要潇洒一些,没有那么的利欲熏心,主持过淝水之战、稳定过东晋政局,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 然而不管如何,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士族权利的顶峰。 那个时候,皇族嫁女不能嫁世家嫡长子,只能嫁次子或是庶子;皇族娶世家女,也不能娶嫡女,只能娶庶女或是旁支。 士族的起源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统治阶级,这里的统治阶级不是说最高统治阶级——皇族,而是国家官员的主要来源。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统治阶级就是老百姓,因为大部分官员都出自普通的百姓。 而统治阶级的变化,基本上可以通过选举制度来判断。 春秋时期,主要的晋升渠道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别人推荐和自我推荐两种。 蔺相如就是先在令缪贤门下做门客,在和氏璧事故发生之时,被令缪贤举荐,出使秦国、完璧归赵,从而一步登天;再说苏秦,出身纵横家,自己举荐自己,挂六国相印,可谓是风光至极。 但是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还是竹简,笨重的书写工具导致了当时的读书人很少,文盲率估计高到吓人。 到了魏晋一朝,改进过的纸张已经广泛使用,也造就了一群流传千古的书法家。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就出现在东晋一朝。 到了两汉时期,兴起了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察举制,主要评判标准就是孝廉,即孝悌和清廉。这个制度在汉朝初期、郡国尚在之时,成为藩国向中央输送耳目的重要渠道。武帝实施推恩令之后,郡国形同虚设,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为国家输送了一波有用之才,但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以至于出现“举孝廉、父别居”讽刺现象。 到了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按照个人的家世、文采,评判等级,然后分配不同的官职。 开始了士族把握朝堂时代的开幕。 士族的地位 九品中正制最看重的并非是才华和能力,而是个人的家世。 定为上上品的人不一定诗书娴熟、才华出众,但是家世一定显赫。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士庶之间隔着天堑。 不止是士族高高在上的这么觉得,就连非士族的寒门、庶族自己也这么认为。 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浚就嫁过两个庶女给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从而的得到了十万鲜卑铁骑。 这固然不乏政治因素在里面,但由此可稍微窥探一下当年士族的地位。 造成这样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频繁的皇权更替和书籍的垄断。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从三国到隋朝不过三百六十余年,却有三十多个王朝兴亡发生。 汉朝末年,皇权衰落,以至于魏、蜀、吴三国鼎立,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却为了嫡长子继承制,让一痴儿继位,皇后贾南风干政,从而造成了八王之乱,中原王朝元气大伤,外族趁机入侵,汉儿沦为两脚羊…… 到了南北朝时期,从刘裕建立南朝宋,到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杨坚。一百多年间,莫说皇帝,就连朝廷都在不断的变化。 这样一来,掌握了书籍、土地和大量武装,在朝廷更迭中仍然屹立不倒的世家自然很难把皇帝放在眼里。 难得的大一统王朝隋朝,也不过历经两代便消亡了。 唐朝初期,有着著名的五姓七家。包括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贞观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修订《氏族志》,《氏族志》的第一版呈上的时候,令李世民大为光火,因为《氏族志》中把山东崔氏列为第一等世家,而他的皇族李氏却只排到了第三等。虽然后期第一版作废了,成品当然是李氏为第一等,但可以当时士族的嚣张和高傲。 士族的没落 任何行业的兴衰都摆脱不过需求和利益两个因素。国家需要人才治理,而拥有大量书籍、可以培养读书人的世家大族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输送朝廷官员的主力,再加上皇帝换姓换得快,政权无法集中,世家自然猖狂。 大唐立国之后,国家政权稳定。 朝廷收拢权力,世家不知收敛,自然受到打压。 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和科举制的创立,不仅涌现出了大量的读书人,普通百姓也有了合理有效的晋升渠道。 朝廷稳定,对于军事力量管控更加严格。 世家即便暗地里藏有武装力量,也不能放在明面上。 这样一来,世家赖以生存的东西变少,地位自然大不如前。 也不是那么的无可取代。 相反,因为人口众多、仆役众多,士族掌控了大量的土地,反而成为了皇室的眼中钉、肉中刺。 武则天一朝,修订了《姓氏录》取代《氏族志》,以官职高低确定姓氏等级,彻底打碎了旧士族掌控朝堂的可能。 自此,某某士族出身就成为了某人标榜自己血统的方法,再也没有了任何实际意义。 士族的出现仅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文化等变化过程中造成的一次短暂的奇景,严格来说,他于时代发展、文明进步并无多大意义,反而阻塞了寒门上升的途径。 然而大量的书籍、人才聚集,世间文化中心掌控在非皇室、朝廷手中,造就了一批惊才绝艳的人才,也不算是毫无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yth/9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昙花一现后,莆田这个老商场直接沉寂了数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