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云赏花1唯有牡丹真国色
北京的最好痤疮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52.html 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正巧最近是“洛阳牡丹花会”,我们今天就来一次“云赏花”,赏一赏唐诗中的大唐绝色——牡丹。歌咏者甚多,今天只选择性赏唐诗的牡丹。 “花王”牡丹的称王之路 在唐代,长安城内、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 上有所好,则下有所效,于是培植牡丹蔚然成风。唐中后期牡丹栽培中心从长安逐渐转移到东都洛阳,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镜花缘》,里面也有写: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女帝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下令铲除长安的牡丹,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于是牡丹从此在洛阳扎下根来,并逐渐繁盛。而到了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你看看,诸多大家都来研究牡丹,欧阳修这样的文坛巨擘还专门为此写出理论著作,可见牡丹的地位非同一般。 从以上材料可知唐代以来牡丹的地位,民间冠以“花王”之称,现在更是与梅花争抢国花之誉,支持者甚多,分庭抗礼、各不相让。然后回到唐诗,梅固然深受喜爱,牡丹更是万千宠爱于一身。 咏牡丹 1.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应该是最出名的咏牡丹的诗,诗人利用对比的手法,把庭前娆艳丽却缺乏骨格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的荷花与牡丹对比。从而得出结论: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时节引来万人寻芳,惊动了整个京城。 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牡丹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唯有”是一种不二的选择,强调牡丹的独一无二也是回应上面两句,是经过了认真比较,确认了“非此莫属”的地位的意思。在这样的美好评价和高度概括之后,再以“花开时节动京城”作结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赏花倾城而动的习俗,又从侧面衬托了牡丹花的诱人魅力。 2.牡丹 唐·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诗人开篇就直抒胸臆:谁人不爱牡丹花呢?应该是没有的。“好物华”就是好景色,洛阳城里的好景色让牡丹花占据并垄断了。“占断城中好物华”一句,即是对提问的回答。暮春时节,群芳凋谢,牡丹独开,于万紫千红中一枝独秀。她这样美,莫不是洛水女神在那里随风翩舞吧,那千娇万态胜过灿烂的朝霞飞腾。诗人后两句以洛神喻牡丹,由实转虚,是用了加倍衬托的艺术手法写出牡丹的天姿国色人间少有,诗法之精妙。 3.牡丹花 唐·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写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罗隐,也是牡丹的忠实拥趸。前面说牡丹能够与春风与共,在春光中犹如锦绣罗绮包裹灿烂夺目。“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是千古名句,想着如果牡丹化而为人该是倾城倾国的姿色,即便不流露丝毫感情也令人心动。芍药那么美只能作为牡丹的近侍,荷花那么美也应该远远避开以免被比下去。可惜韩百令尽管功成名就,可这样错过你的美好空度过一生,滋味未免平淡。”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这两句有个典故:唐代有个人叫韩弘,他做了中书令以后,觉得京城里大家都喜欢知牡丹花,整天的玩花赏花,导致整个社会风气不好,所以这个人板起面孔,很严肃的下令把所有的牡丹花都砍掉。 4.牡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皮日休一开篇便点名牡丹的地位——百花王。牡丹在暮春时节群花落尽残红时开始绽放,人们都称她是百花王。接着又说全天下的花卉,牡丹是天下无双的美丽,该是人间第一的花。“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两句一层比一层高,把牡丹夸得无双,“无双”“独”都是一等一的褒奖,再加上天下,人间,那就说只有天上的仙草神花才能比她更美了。可谓是真心实意爱牡丹! 5.惜牡丹花二首 唐·白居易 一、翰林院北厅花下作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二、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白居易也是爱牡丹之人,写牡丹的诗歌有好几首,这两首可以看出其对牡丹的怜惜疼爱。 第一首写他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因为傍晚到来的时候发现只剩下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对这些衰弱的却红似火的花产生了怜悯之心,拿着火把来看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两句极尽疼爱的姿态,这与苏轼《海棠》一诗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苏轼是否有借鉴此诗? 第二首写暮春时节冷雨萧瑟,牡丹花萼低垂,花瓣纷纷飘落,随风飞散。纵然是晴明天气里,残花落地犹觉得惆怅,何况在风雨之中,飘零在污泥烂土之中更觉得惨不忍睹。对牡丹凋零的感叹,也可见其爱惜之情。尤其后两句让人想到黛玉葬花所咏《葬花吟》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不忍心其零落成泥碾作尘,与泥水同污。当然,这里可能不仅只是写话,也写人的心志,不远同流合污的气节。 富贵?高贵? 诗人们喜欢牡丹不仅她的花朵硕大饱满,花瓣层层叠叠雍容华贵,如果仅仅如此便不会有洛阳牡丹的传说,也不会赢得这么多人的喜爱。富贵之花?高贵姿态?推荐张抗抗女士一文《牡丹的拒绝》。摘录一段: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一点疑惑 不过,个人才疏学浅,发现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大诗人都有歌咏牡丹的诗,但是李白、杜甫的实在没有搜到。如果有知晓的可以分享一二,我也长长见识,希望不吝赐教!如果有其他的写牡丹的名句也可以交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ncth/11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火龙果开花你见过吗被惊艳到了
- 下一篇文章: 有花的院子才叫花园没花的花园最苍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