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www.t52mall.com/bdfcs/Index.html

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伊朗曾是中东最开放最富裕的国家。大街上满是穿着新潮的美女,她们甚至能穿着比基尼在沙滩上享受阳光。这和中东的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切来自于当时的一场革命:白色革命。

当时的伊朗,正处于巴列维王朝统治的后期。而当时的美国,为了自身在中东的利益,全力扶持在扶持巴列维王朝。伊朗的沙阿(国王)穆罕穆德.巴列维为了迎合美国,全力引入西方的生活方式,与年在伊朗实施“白色革命”。

什么叫白色革命?就是不流血的革命。当时的巴列维推出了12条主要“革命”方向,主要包括:重新分配土地,废除佃农制度,将地主手中的土地分给农民;将政府经营的企业私有化,交给合作社或私人;实行普遍选举,强调妇女权益,尤其是妇女的选举权;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医疗工作者下乡,提高农村卫生水平;森林、水利等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普及法律知识,强调农村的法律建设;改组国家机关,行政权力下放等等。

完全没毛病,都是好政策。要不怎么受欢迎呢,一时间巴列维也被认为是少有的开明君主。但文章是好文章,经也是好经,只是念经的和尚出了问题。比如农民们兴高采烈地分到了土地,却被告知有个“农商”政策。你拿到的地契不能拿回家,必须用地契换成“股票”。傻子都知道地契的价值,那是硬通货,可股票是个什么东西?对于大多数还在文盲阶段的农民来说,实在是搞不清楚。即便能了解一二的,也不情愿,因为那东西毕竟有点“虚”。所以新的土地政策并没有让巴列维得到他希望的那个农业生产高速增长的状态,反倒是逼迫着农民纷纷放弃土地去寻找其他机会。

而当时的伊朗政要,包括王室成员,纷纷成立自己控股的公司。这些企业充当着政策落实的“中间人”。所有的“革命”政策通过他们的企业落实时,都成为他们敛财的工具。于是一些人住着欧式的宽敞别墅,享受着比西方更西方的生活方式,而大多数人却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无法得到。

巨大的贫富差距让伊朗人们忍无可忍,终于在年,白色革命演变成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在外流亡了15年的伊斯兰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而沙阿巴列维则被迫开始流亡海外的生涯。

估计美国人也郁闷,在我们这儿如此舒适的生活,在你们那怎么就行不通呢?事实上全盘西化的“白色革命”不但没给美国人带来好处,还带来无休无止的麻烦。新的伊朗政府将巴列维政权视为“美国的傀儡”,跟着爆发了导致两国断交的“伊朗人质危机”,再后来是“伊朗门”……一直到今天,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各种紧张状态之下。

当美国强行推销自己的理念和生活方式之时,换来的往往是“尴尬”的结局。白色革命后的伊朗是,伊拉克、阿富汗也都是。现在特朗普先生有又要强力将伊朗“抹掉”,即便凭借着强大的美国军力实现了,那然后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jth/1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