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m.39.net/disease/a_5972957.html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除去新朝之外,所有大一统王朝之中,西晋在小编眼中恐怕是最透明的大一统王朝(三国的名气太大了),同时也是在短命的大一统王朝中也是名列前茅。

那么,昙花一现的西晋王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而作为开国皇帝的司马炎又为自己的帝国安排了怎样的道路呢?

一、曹植与曹丕的延续

说起司马炎,就如同他的王朝一般,在历史上鲜有名气,大概是他的爷爷司马懿和他老爸司马昭把整个西晋的名气给占光了吧!

其实,在西晋建国之前,曹老板戎马一生建立的魏国基业已经完完全全属于司马氏,按照司马懿的小算盘,原本打算由自己的长子司马师结果自己的班,然后由第三代继承人——司马攸来创建属于司马氏的王朝。

但是呢,人算不如天算呐!历史总是有着自己的小机灵!

公元年,已是大权独揽的接班人——大将军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班师回朝途中因眼疾而薨逝,司马昭可谓是欢天喜地、喜笑颜开的接收了司马师的遗产。

但是,此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是什么事情呢?

原来,因司马师膝下无子,司马懿就将第三代中表现异常优异且深得司马懿欢心的司马攸同学过继给了司马师,司马仲达导演的小剧本是写得明明白白的。

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啊!这老中青三代领导集团的核心过渡已经摆在了明面上,但是天公不作美!

而历史此刻掌握在了司马昭手中,手心手背都是肉,虽然小儿子才气惊人、孝心仁厚,但是老大也不差啊,该选谁做接班人,这个问题曹老板也怀着疑问+1!

“此景王(司马师)之天下也,吾何与焉。”

这是司马昭的原话,咱不管是不是真的,但是这句话说明一开始是属意司马攸的,但是此时一位关键的从龙之臣——何曾站了出来,劝谏了一句。

何曾等固争曰:“中抚军(司马炎)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史书虽然寥寥几句,但是其中的政治博弈怕是少不了的,但是不管如何,最终的结局是,公元年司马炎被确立为太子,随后不久,司马昭逝世。

而此时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对于曹魏残余势力的清洗猎杀,一条通天帝路展露在司马炎面前,最终逼迫魏帝禅让,改国号为晋,成为西晋的开国皇帝。

但是,知子莫若母,文明皇后王元姬在临终之前对于武皇帝司马炎的嘱托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两兄弟的为人!

“桃符(司马攸的小名)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

意思就是你弟弟司马炎同学性子急躁,你呢,作为兄长也不慈爱,如果我这病好不了,撒手人寰之后,我怕你根本容不下你这个弟弟!

果然事实胜于雄辩,文明皇后一语成谶,在武帝晚年,因朝中拥护司马攸的呼声渐高,再加之与司马攸有嫌隙的大臣荀勖、冯紞进言武帝,要求司马攸回到齐国封地,不可逗留朝中,最终司马攸在病中被强逼回齐国封地,忧愤气极,呕血而死,时年三十六岁!

而有意思的则是大哥司马炎在弟弟司马攸死后的表现,一开始哭得非常卖力,后来冯紞来了一句,“齐王病死乃是社稷之福啊,陛下不必伤心!”于是,司马炎便停止了哭泣!

看一看,听一听,这是多大仇,多大怨啊!

二、江山掘墓人

封建时代,一个王朝在走什么样的道路,能够取得怎样的成果,很多时候与这个王朝的奠基人与开创者有着莫大的关系!

你不能要求一个平房的地基能够去承载摩天大楼的重量,而在小编眼中,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武帝司马炎,一开始就为自己的王朝打了一个差劲的地基,为什么这么说呢?

1.西晋的政治措施——另类分封

由于司马师起家是通过篡夺曹魏政权的手段,在晋建立后,晋朝认为曹魏灭亡的原因是曹氏宗室力量薄弱,手中无权,所以自家才能找到机会一把梭哈成功翻盘,出于这样的考量,晋武帝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封同姓为王。

像什么齐王、楚王、赵王、汝南王、淮南王、长沙王、成都王等等,林林总总,大小王加起来有几十个之多,不管亲疏远近,一律封王。

不过,司马炎也不傻,王国虽有,但是并不大,武装力量并不强,大国军队五千,次国三千,小国一千,而且封国官员由朝廷派发,赋税大都上交朝廷。

所以,这项政策虽然有弊端且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但是并不是造成西晋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

而能够对西晋统治造成巨大破坏的是对宗室力量进一步的强化,那么司马炎同学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前面说过,魏国宗室手中无权导致自身灭亡,那这好办,宗室无权,OK!简单,你宗室不是没权么,那我把权利下放给宗室不就行了么!

西晋在各个军事要地都设有都督一职,统帅大军,不用说,这么重要的职位怎么能让外人接受,来,宗室来个人顶上!

而且,朝廷有很多重要的官职也由宗室担任,这些宗室——皇帝的兄弟、儿子和侄子,或者被委任为朝廷大臣,或者被委任为都督,到后来,这些宗室之间便常常发生矛盾,甚至战争。

2.西晋统治阶级——门阀贵族专政

什么是门阀贵族?说白了就是地主阶级,不过不是一般的地主,而是超强威力加强版大地主,他们作为统治阶级,享有经济和政治上的合法特权。

门阀的政治与经济特权——九品中正制、荫族荫客制

九品中正制,这项由陈群提出曹丕采纳实施的选官法为门阀政治提供了巨大的温床,因为这套选官的标准一开始想法很好,以家世、道德、才能三方面作为标准,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发展到晋朝,只有一条标准——家世。

被中正评为二品者是士人,评为二品以下者便不是士人,而士人不仅能够自己免除徭役还能荫庇自己的家族,少则三族,多则九族,所以发展到后来,只要掏出记载家世的小册子一查,自己祖宗是士人,自己也能享有特权。

而荫客则是法律赋予门阀贵族合法占有劳动人口的制度,而且依附于门阀中的人口是不会登记在册的,完全属于门阀私有,这些依附称为佃客,而佃客编制为私家军队后称为部曲,所以这种用依附者生产的制度称之为部曲佃客生产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门阀的政治特权,而荫族荫客制则是门阀享有的经济特权,有权又有钱,那是想不堕落都难啊!

而由这群腐朽奢侈、淫靡骄纵的门阀贵族所统治的西晋,可想而知会有多么混乱,而其中就有一个代表性小故事!

有一天,晋武帝司马炎就问身边的大臣,“你看我的功绩可以比得上前代的哪位帝王啊?”

大臣说,“可比桓灵二帝!”

司马炎同学当时就怒了,我他喵一个开国皇帝,你把我跟两个末代皇帝放到一起,你说你是不是对不起我,于是说道,“小伙子!你有点过分啊,小心你人头不保哦!”

大臣说道,“人家桓灵二帝好歹能把卖官的钱搂到自己口袋里,您倒好,官也卖了,结果连根毛都捞不着,这么一看,你还比不上桓灵!”

结果晋武帝司马炎来了一句,“不!我比那俩货强,那俩货到死都没人给他们提点,我现在还能听到有人对我讲这种肺腑之言,你说我是不是比那俩货高明!”

各位看官怎么看呢,到底谁高明!(手动狗头)

3.继承人选择

“何不食肉糜?”

这句流传千古的疑问出自晋惠帝——司马衷,是晋武帝选中的晋朝接班人,先不说这皇帝如何,单凭这句话,我想没人会期待他的执政能力。

其实,人家司马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相反,这位有些智商捉急、略显痴愚的傻子皇帝是相当善良,从他的谥号“惠”中也可窥探一二,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但是还是那句话,当皇帝不合适。

而继承大统最合适、呼声最高的人选——齐王司马攸也因为自己的不作为加之说不清道不明的斗争,已经在前文中死去。

晋武帝前期作为一名合格的开国皇帝,强势伐吴,终结三国,在华夏历经了约六十年的分裂后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大一统王朝,但是,这位开国君主后期又亲手为华夏大地挖掘了一口史无前例的至暗大墓,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险些让神州沉沦。

一家之言,浅谈历史,恐有不当,请指正,欢迎各位留言评论!

——————————————————————————————————————

参考资料: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nhuaa.com/gjth/8640.html